今天眼睛睁开就对有些人做了清盘。那些不上台面的绿茶婊,明明活得怪里怪气粗枝烂叶不像男人偏偏在那里涂脂抹粉粉饰太平,搞得自己有多高大上,多厉害一样。这种朋友需要出现在我圈子里吗,不需要的不如开撕后扔进垃圾桶。
想想就恶心,我这里好像是慈善机构一样,就是慈善机构我也不需要你这种明明摆着空碗要饭的却一定让人想着办法设个套路给你这个臭要饭的。真是累。
也应该反省平时自己为人处世,和什么人保持什么距离,圈子还是要精简,不然都是消耗。
有时候确实是是因为自己的智慧不够,认知不到位。
而真正的聪明有智慧的人,他不会不开心,而且不管身处何境,都能活得洒脱而自在。
《今日简史》中有这么一句话:
“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就在于自己的心智。”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第一次禅修时,忽然发现,这么多年,自己生过一万次气,却从未想过要观察自己生气时的感受。
每次不开心,关注点都集中在了愤怒对象身上,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为什么会生气,也从未观察过愤怒的真实感觉。
于是,他开始观察自己的内心,转换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
他尝试把曾经的不开心,转变为求索的动力,通过冥想找到了重新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奥秘。
而他这种方法,却和心理学上的理性情绪疗法不谋而合。
这种治疗情绪的方法,被称为情绪 ABC 理论。
A 即 activation events ,是指一个人所遇到的事儿;
B 即 beliefs ,是指一个人的观念、认知、信念;
C 即 consequences ,是指遇事儿所产生的结果、情绪。
当 C 出现了问题,人们觉得不开心时,常常是觉得 A 过于棘手。
但心理学家埃利斯却在研究后发现, B 其实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决定情绪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对事情的认知。
一个人如果总是不开心,归根到底,是因为他的智慧够不到现在要解决的问题。
想要保持快乐,或许你需要进行一次思维升级。
快乐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行
不管你是谁,处在什么位置,都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难题。
叔本华说: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如果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你将失去发现星星的眼睛;如果因为一时得失而神伤,那你可能无法领略来日方长的魅力。
所谓的能力,其实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个人的失败,换个角度,是集体的成功;
一时的不愉,长久来看,或许只是上天的考验。
而修行,就是要学会与痛苦并存。
把生命中的磨难,当成人生的插曲;把生命中的挫折,当成画卷中的泼墨。学会与不公、不悦和平共处。
活在当下,拥有内心平静,即使身处无间,也能心在桃源。
而活在当下是学会直面问题,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不是抱怨和退缩,是知难而上,想办法解决。
撕完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有些人只有踩到了他的痛点才知道你也是不好欺负的。对于欺软怕硬的人真是一点也不能手软。就是个贱人。
你以为利他不是真的利他,而是对方用尽心思得了便宜还卖乖,自以为是的聪明,因为你的好心不过是增长了他的贪心,助长了对方的恶念而已。还是需要抉择智慧。
人生哪有什么灰色地带。
从光明到光明,从光明到黑暗,
从黑暗到光明,从黑暗到黑暗。
回想一下,到目前为止,你的人生状态属于以上哪一种?再憧憬一下自己的未来,你又希望活成哪种状态?怎样才能活成这种状态?
借由以上追问与深思,首先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学习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观察、思索怎样是对自己真正有利的?怎样是对众生真正有利的?最后再去权衡、取舍,不懈行动。
如此,你的发心、语言、行为才会越来越趋于正法,你的生活、家庭、事业,每一段关系,才会越发如理如法。自利利他、利益众生的人生,是从来没有什么灰色地带。
你无法拭去他人的痛苦,
也无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解脱,
这完全由个人的努力决定。
所以你无法从他人那里继承、
删除、或者下载因缘(业)。
但是你出生在某个家庭,
意味着你和家族成员之间有业的联系。
有一种相互关联的共业,
利用那种连接,
一个人可以影响其他人的业。
例如一个无我从未谋面,
也就是亻弗陀追随者的哈萨克斯坦人,
就和我有着同为亻弗陀追随者的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