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阳明平生最大的心愿,是做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即使是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中,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个使命。而他所创立的心学的光芒,如同前进的潮流,滔滔而不可阻挡。
让我们在他的四句箴言中,再次体悟知行合一的真意吧。“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再说,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并没有留下能够继位的人。(或许是因为他太贪玩了,连儿子都没能生出来一个。)
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千挑万选下,终于让他的堂弟朱厚熜继位。他就是明朝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嘉靖皇帝。那一年,他15岁。
按照杨廷和之前的想法,这孩子年龄小,不是好糊弄些吗?可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一开始,按照大臣们的设想,朱厚熜自然是按皇太子的礼遇,从东安门进宫。可朱厚熜并不上当,坚决要求从大明门直接进奉天殿。因为,这才是皇帝应有的规格。
大臣们原本还想拦着他,无奈,朱厚熜早就有了对策。不让进?那行,我不当这个皇帝总行了吧。这一招,逼得大臣们只能乖乖就范。
皇帝的位置还没有坐热,又收到了大臣们的谏书,要求朱厚熜改称自己的父亲为皇叔考,母亲为皇叔母。因为,作为皇帝,他必须认死去的明孝宗为父亲。如此,才合乎规范。
这下子,朱厚熜不干了,偏偏,大臣们也十分固执。于是。史上有名的“大礼议”,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一边是羽翼未丰的皇帝,一边是根深蒂固的以权臣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少年皇帝年龄虽小,心机却不小。在一开始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下,他着力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亲信,慢慢形成了足以抗衡之前文官集团的力量。最终,以全面的胜利而告终。
这也就意味着,藉由这次事件,嘉靖皇帝已经慢慢完成了朝廷人事的更替。政治格局,已经顺利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没想到,四朝重臣杨廷和,最终输在了一个由自己亲自推上去的小小少年的手上。失势后,他被削职为民,最后,郁郁而终。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另外两个,一是解缙,另一个是徐文才),就是杨廷和的儿子。
因为在“大礼议”事件中,坚决的站在了老爹这边,杨慎也没少吃苦头,他遭到了廷杖,被打得死去活来之后,又被流放到云南。想当年,那里可是边远蛮荒的瘴疠之地呢。
也或许是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培养了杨慎旷达的襟怀。所以,才有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千古名句。
嘉靖皇帝,从普通的藩王之子出来。他也曾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比如,没有充分的人生自由,不能随便闲逛,更没有资格去北京。这些,都与从小娇生惯养的堂兄朱厚照不能相提并论。
也因此,他更懂得普通人的痛苦。所以,他不会像明武宗那样宠幸太监。他相信凭自己的能力,也能游刃有余的掌控朝政。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
在嘉靖一朝,可谓是人才济济,实力空前。很多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出场的顺序,我先介绍一下夏言。夏言此人,不但长得帅,而且普通话说的很标准,更关键的是,人家的口才和文笔真是杠杠滴。虽然,他一开始处处受到因帮助嘉靖大礼议而升官的张璁的打击和排挤,但他艺高人胆大,不但不怕掐架,而且拥有充分的智慧反败为胜。因此,最终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交椅。
夏言为人刚正不阿,廉洁自律。上任伊始,便掀起了一场场反贪风暴。在他的努力下,大明王朝又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夏言并非完人,对于权力,他有着强烈的渴望。对敢于和自己作对的人,他也会痛下杀手。但无论如何,只有皇帝才是最终的裁决者,一切都在嘉靖的掌控之中。
嘉靖登基伊始,不可谓不兢兢业业。但临朝20年后,对枯燥乏味的帝王生活,他忽然心生厌倦。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精神寄托——修道。
他在宫中设置香炉,高薪聘请一些道士,整日烧制仙丹,希望自己能长生不老。
据说,他的丹药里需要年轻女子的经血为药引。于是,他不惜残酷的摧残宫女们,给她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为他自己带来了一场噩梦。不堪忍受的宫女们终于发起了一场反抗。在一个夜晚,嘉靖在睡梦中,被宫女们以绳索绞杀。只是,她们在慌乱之中,将绳结打成了死结,不能变紧,这才让他逃过了一劫。
但经过了这场惊吓,从此以后,皇帝再也不愿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