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的父亲,籍贯在今天的河北,后来被贬谪流放到了广东。父亲死后,惠能和母亲“移来南海”,大约是今天的广州。“艰辛贫乏,于市卖柴”。有一天卖柴,送到客店,出到门口,听见一个客人诵经。惠能一听,心下开悟。问客人所诵何经,从何所来?客人告诉他说,是《金刚经》,(湖北)黄梅县东禅寺有五祖弘忍大师住持教化,常劝僧俗,持修此经。惠能听说了,蒙一位客人给了十两银子,安顿好母亲,就踏上了去黄梅的路。用了不到三十天的时间,来到了黄梅。
这一段故事里,有三个动作------悟,问,行------动作的发出者,都是惠能。开悟,追问,行访,这三个动作背后都有同一个根源,都可以用另一个动词来概括:求!求学!
《吕氏春秋》里说“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主动上门去教学生的老师,无法教化学生,把老师召延到家里来教的学生,也无法被教化。有求学,无往教。因为学不求不可得。学习,一定要自己去求,才能有所感,有所思,有所获。
为什么,学不求不可得?因为学习的起点,是学习的渴望,学习的诚心。没有渴望,没有诚心,所有学习的行为都只是一种敷衍,表演。你无法唤醒一个假装熟睡的人,也无法启迪一个表演学习的人。没有渴求,没有诚心的人,是连起点都未曾获得,从未尝试过学习的伪学习者,非学习者。伪与非,何谈功夫,何谈实效。无起点,何谈行进,何谈终获。
什么是求?我们的青年,你们学《送东阳马生序》,可有关注,一个求字?时时渴求,时时牵念!求则必得,不可不得!千苦万难,千方百计!
我们今日一些孩童,青年,天刚拂晓,就起身求学。夜深人静,还摇笔不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二十余年,人生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经验最匮乏,知识最浅薄的时段,心中半点无有对学习,对成长的渴望,诚心,于是艰苦辛劳,劳而无功,学而不获,长而不成,究其原因,是因为求学是假,假学渐久,至于顺理成章,心安理得,行容自然。
亲爱的孩子,我知你们都爱听故事,今日的故事虽短,却有一个求字,求学之求。惠能去黄梅,用了不到三十天的时间,“不到”二字,饱含殷切,急切。求学须真,求学须切,以之为起点,方能开启真正的学习之旅,人生之旅。留意,千万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