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说:“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
我们了解、欣赏、感知艺术的过程其实就是探索生活的奥秘。
艺术,可以是一幅引人入胜的画、一个技艺精湛的雕塑、一张拍摄精美的照片、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也可以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乐章、一部叹为观止的文学名著、一出拍案叫绝的戏剧、一部荡气回肠的电影、一只妙态绝伦的舞蹈,甚至可以是一个人的某种行为。
我们对艺术产生兴趣,想一探艺术究竟是什么,让《感知艺术》这本书,带您走进美好的艺术世界,领略与感知艺术之美,帮您在生活中更好地发现艺术的美。
《感知艺术》的作者丹尼·J·斯波勒,是享誉世界的教授、获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终身教授、系主任或院长,教学经验涵盖人文与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这本艺术入门图书中,作者通过对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电影、舞蹈八大艺术门类的介绍和讲解,告诉我们如何观察和聆听艺术作品。
对于艺术的构成,并没有普遍认同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视觉艺术的三个经典分支是绘画、雕塑和建筑。
戏剧、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以及文学、音乐、电影和其他媒体,如互动媒体,都包含在更广泛的艺术定义中。
全书分为九个部分,除了第一章对艺术进行了一个大致而统一的概述之外,剩下的八个章节分别对雕塑、音乐、绘画、建筑、文学、戏剧、电影、舞蹈这八种常见的艺术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每一个章节从艺术的角度来讲解三个问题:它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它是如何刺激我们的知觉的?让读者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得到全方位的了解,可以自然的融入到艺术的审视与交流中,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其他的未知的艺术领域。
艺术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艺术是广泛的人类活动(或其产品),涉及创造性的想象力,旨在表达技术熟练程度、美感、情感力量或概念观念。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费解,很多人认为艺术是深奥的、难以理解的,甚至是高不可攀的。
其实,艺术来源于生活,学会欣赏艺术,能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
比如绘画,是我们对周围世界最直接简单的观察;摄影,通过相机记录这个世界;建筑,具有实用功能,同时包含着美学特性;戏剧,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个人化、形象化;电影,不但能呈现熟悉的日常生活,还能够带我们进入崭新的世界;舞蹈则反映人类在不同时空的形态。不同的艺术类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一个孩子指着一些沙子、水泥和碎石子问:“这是什么?”平庸的我们可能只能告诉他,这是沙子、水泥和一些石子,稍微懂点建筑知识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它们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变成混凝土,如果你有一定的艺术底蕴,可以同孩子一起展望一栋建筑物的形状、色彩甚至是每一个线条。三个不同的答案一定对孩子的未来带来不同的影响。
在《感知艺术》这本书中,包含了136张图片和艺术作品,作者图文并茂的为我们讲解对艺术元素的理解。
不同的艺术家有其不同的表达风格,风格就像是艺术作品的性格。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用相互连接的曲线和直线,这些线条营造出运动和不协调的感觉,色块和形状的边缘锐利、界限分明,白灰黑色调对比强烈而极端。梵高的《星夜》使用了高度活跃而弯曲的线条,边缘柔和,色调温和,营造出波澜起伏的气氛和动感。
“艺术从不是空洞的容器;相反,它满载意义,其意义可以做出多样化的解读,而且无一例外地表达着个人观点。
艺术包含着人类对于真实世界的主观感受,通过对真实世界进行表达和阐述,我们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转化为可触及的形式,并对真实世界加以评论和判断。艺术关注创造力,带来新的形式和新的力量;艺术常涉及交流,在互动与分享中建立新的联系;艺术还关注符号,赋予它们更深刻更宽泛的意义。
阿兰.德波顿在《艺术的慰藉》中说到:“艺术是一种具有疗愈性的媒介,能够协助引导、规诫以及抚慰艺品的欣赏者,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当我们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时候,当我们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的时候,我们将看到更丰富的画面,体会更广阔的内容,听到更深邃的声音,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更加丰富。
打开《感知艺术》这本书,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指引去理解艺术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