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过。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唯独爱因斯坦没交。
直到第二天,他才送来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回答说:“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
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并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
他举起左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的那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然而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很多事情都有第一次,第一次都会经历不堪。关键是我们有勇气开始,有勇气面对。
02
貌似我在追求完美,其实是不接纳那个不堪的自己。
人跟人最大的不同,不是智商的差别,而且对待困难时采取的态度和行动的不同。
有些人对自己做的事情不满意,会继续努力,做第二个、第三个小板凳,直到满意为止;有些人,直接给自己下个定义: 我不行,我不是这块料,继而放弃。
不敢尝试的人,内心其实是极度自卑的。因为他们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不足和失败。深层次看,是因为小时候每当去尝试突破,就会有个声音跳出来说:“你不行”、“你必须做到最好”。那个时候的你太小,这个声音太过强大,只能退缩或者放弃尝试,来保护了自己免受责难。慢慢地,这个声音内化于心。
看似我们在追求完美,其实,是脆弱到不敢看见自己的不堪。
已经成年的我们,还习惯性的沿用这样的模式。因为人的惯性是走熟悉的路。当有人告诉我们说,我们长着成人的模样,仍然做些孩子的事。你是不是想挣脱和打破“批评的魔咒”?
03
爱迪生说,我没有失败,只不过又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小刘参加学习小组活动。看着同伴们发表感悟。几次鼓起勇气又放弃。几年下来,看着伙伴儿的进步,小刘很急。有次一位伙伴谈到自己困惑时,说很希望能像小刘一样,沉稳,淡定,有底气。小刘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确认的确是伙伴说的是自己。一直认为自己很渣,在伙伴看来仍有那么多不可企及的优点。小刘兴奋了好久。虽然仍不敢随便发言,话还是明显的多了起来。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小故事分享,读书分享,慢慢的应付自如了。
小刘说,这个过程很漫长,那个“魔咒”还会反复跳出来指责,让小刘羞愧。不过,做到过几次,那种“我能行”的成就感,鼓舞着让小刘有勇气面对。
04
蝉的幼虫叫蛹,据说在地下要生长六到七年的时间。当它努力爬出地面,挣扎着退掉外面那层沉重的“壳”,就能生出双翼,飞上枝头。
是的,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没有容易二字。每一个向世界微笑的面孔后面,都是流着泪的灵魂。
我们假装勇敢,假装淡定。在无数次的重复和假装之后,我们终于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告诉我们,尝试是走向美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