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章最大的乐趣就是从文字里还原当时的生活现状。
《记“发薪”》——鲁讯
时间:民国十三年七月
今年已经收了四回俸钱了:
第一次三元;第二次六元;第三次八十二元五角,即二成五,端午节的夜里收到的;第四次三成,九十九元,二月份的。欠薪九千二百四十元,七月份还不算。
作为一个教职人员,薪酬待遇尚如此,由此可见那个时候的普通老百姓,日子更有多难捱了。
庆幸我们现在大体不欠薪了。
回到十五六年前,南京范围内的服装厂,又有多少也是类似于此。
2001年,曾在本地离家较近的一个服装厂里上了一年的班。别说卯也接不到子前帐了,就连理应月付的生活费,也常常是一拖再拖,被工人们催得急了,才发个几百块钱打发一下。
厂子是私人的,名义上是儿子开的,实际上一切都是父亲一手操作。那是一个相当精明的半老头子,叉着一副经济人的眼镜。假如你是新报名的员工,他会立刻安排食堂的给你洗米蒸饭,招呼你的吃喝,远处的员工还会安排住宿,给你无比温暖的感觉。只要你在这个厂子里呆到些时候了,算算做到的活计总值些薪酬时,你就得开始接受厂规了。厂子不大,规矩挺多。不能迟到,不能自主下班。一不干活就得关停机器。没有活计任性放假,一有活计就得深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的加班、加班。
心眼小的人终究干不了大事!抠门的老板自有抠门的小算盘。质量检验员免了,不懂缝纫的二舅妈不能浪费。业务接单员来了,请自便,这里没有伙食。员工们那,任务紧、工期短,大家拼命的干吧!但是,你们可以不谈工资吗?谈钱多伤感情,“一个鹭鸶看一个田阙”,量定你现在是想走也走不开,除非你愿意大半年的白干!一年到头加班又加点,等到年底工资亮底时,总共两千元左右的打发。据说我们本地的还算好一点,外地的就更惨了。
而次年到了浙江那边的服装厂里,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那里厂子也不是很大,但分工相当明确。质检、裁剪,组长,全部各司其职,都各有着自己的一套道道经,包括厂长也是应聘的。而且每新上手一款服装,每一道工序的价码都是明明白白的,不用算工资,自己就能估算出一天大概做了多少钱。有一批三十多天的全部只需“拷边”的活计,工资就是两千五还超过了。那边的厂子难得加一次班,工作强度也不大,且都是员工自愿做,根本没谁要求你多做,做快。偶尔也放放假,活计也不紧。而且工资都是月结。
终生算来南京还欠我近两个月的工资。那是浙江回家后的一年的正月,考虑到方便去的南京江宁区。也是服装厂,一如本地的加班。见情况不妙而走的人,果真具体去算又如何,只笼统不计件的糊涂工价。也或许早就倒闭!
唯一欣喜的是,出于服装业的竞争,还是出于员工的短缺,我们南京这边,现在服装厂里上班的,已经很少加班了。工资待遇应该也向浙江那边靠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