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是领导者的职责,价格应该定在顾客乐于接受、公司也能盈利的交汇点上。”
“定价”不可草率
关于“定价”,老师说过:“很多经营者一开始对定价并不上心。他们并没想到定价如此重要,甚至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想要找到最精准的价格点,就像把线穿过针眼一样困难。”
老师认为“这么拼命地努力,亏损的话就太不应该了”,于是他认真思考了关于定价的问题。
事实上,不少人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劳碌,埋头苦干,不可谓不努力,却依然贫穷。兰彻斯特经营法专家竹田阳一先生将这种“每日劳碌不停,却仍然一贫如洗的状态”讽刺为“穷忙”。
为了不再“穷忙”“瞎忙”,企业经营者必须重视“定价”。
价值决定“定价”
在产品成本上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这种定价方式叫作“成本加成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多数经营者都在使用这种定价方式。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譬如,在800日元的成本上加上200日元利润,售价即为1000日元。但如果有人以700日元的价格出售相同的产品,则该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就变为700日元,于是售价为1000日元的东西就会因价格太高而滞销。
反之,即便产品的生产成本只有800日元,如果顾客愿意花3000日元购买,那么该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就是3000日元,尽管利润很高,但也并非恶意欺诈。
没错,“定价”取决于产品价值。
随处可见的东西,不论怎么挖空心思“定价”,也定不出一个好价格。
为了“定价”更高,我们要经营世间少有、竞争对手稀少、附加价值高的产品和服务。
或许有人会说:“说得容易!假如能做到,我就不用这么辛苦了。”然而,有实力的企业往往都不畏艰难,会在这个方面下功夫。
总之,依据产品的市场“价值”定价是必须坚守的大原则。
老师也说过:“价格要定在客户乐于接受的最高点上,定在如线恰恰穿过针孔般精准的一点上。”所以,请所有经营者务必找出这个“精准的一点”。
不过请各位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成本加成法”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在不了解成本的情况下按市场价值出售产品或服务,就无法掌控盈利。
价值价格比
其实,任何工作都可以用“价值/价格”体现“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价值”低,“价格”也会降低,“价值”提升,“价格”就会随之上升。当然,也存在价值高、售价低的情况。
请问,在定价时,您采取的策略是降低价格(利用低价策略)还是提高价格(利用提升附加价值、差异化或细分市场策略)?
“降低价格,薄利多销”是一种策略。但如果与资本雄厚的大企业竞争,我们无论在采购价格、员工素质,还是在服务品质、品牌知名度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因此,低价策略往往无法奏效。
相反,想要提高“价格”,就必须提升“价值”。这是理所当然的,却没有那么容易做到。
但我敢说,几乎所有的中小微企业都应当选择“高价值”策略。
让我再详细解释下“价值/价格”的关系:
1.价值/价格<100%——顾客“不满”
2.价值/价格=100%——“满意”,顾客喜欢上你
3.价值/价格=150%——“感动”,顾客成为回头客
4.价值/价格=200%——“尊敬”,顾客成为你的拥戴者
假如我们的产品或服务能达到3级和4级的水准,在“价值”驱动下,“价格”自然会上升。
思考“定价”时要有这样的意识,这非常重要。
“价值”的内容
上一节就“价值/价格”做了解释,那么作为分子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它就是“品质”“技术”“交货期”“服务”这四个要素。如果企业在这四个方面都具备优势,销售自然稳定,企业也能持续发展(第五个要素是价格,因为价格是分母,所以不在此说明)。
只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这四个方面都要满足两个条件:①顾客满意,②超越竞争对手。
企业必须时刻快速获取与顾客、同行企业、社会相关的一切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升四个方面的水平,“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提高顾客感知的、而非自己认为的价值,并保持这种价值。
在这四个方面中,“服务”尤为重要。
做好品质、技术、交货期是人人重视、理所应当的。同行的企业也会致力于提升这几个要素的水平,所以往往很难拉开差距。
相反,“无形的人格”“人性化”等要素非常重要,它使买方认准“你的公司”和“你的产品”,最终决定经营的成败。
人性化这种要素,要提升起来并不简单。而且它看不见摸不着,其他企业也很难模仿与掌握。因此,一旦在人性化这一要素上拉开差距,企业的优势就不容易被发现,更不容易被赶超。
顺带提一句,人性化也是老师的公司的秘密武器。虽然产品随处可见,但客户却只认准这一家,这就是人格、理念的魅力。最终,企业还是需要凭对客户的诚意、热情及关爱分出高下的。因为,顾客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