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皮囊》有感
《皮囊》是一本让我舍不得看完的一本书,并不是由于其中有传奇的故事,而是因为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很多人如今生活的状态与抉择。
作者99岁的阿太,一个倔强的裹脚老人,用简单粗暴的话语道出了生活的哲学:“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作者的母亲,一个瘦小无助的女人,在丈夫中风瘫痪后,用坚强和勇敢撑起了整个家庭。还有自尊心强烈到毁掉自己的“天才”文展,满嘴“世界”和“理想”却遭受现实沉重打击的厚朴,被小镇古制旧俗扼杀了生命的少妇张美丽,为了生存要每天从爸爸自杀的桥上路过的阿小。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作者的朋友李大人:作者失去父亲后,也失去了生活重心而且变得迷惘,李大人启发了作者该如何继续生活。
和作者生活同在一个时代,我们中很多的人和作者有着相似的境遇。很多时候我们也被周遭的价值观左右着,对人生的定义越来越狭隘。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各式充满功利的价值观束缚了我们的思想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因此只能采取一种现成的、狭隘的、充满功利而且市侩的活法——尽快挣到钱或者获得社会地位。更可悲的是,有的人以为这就是“梦想”和“责任”。他们很努力、很激进,也能获得世俗认可的“成功”,但是他们并不快乐、更不必谈幸福。当夜幕降临卸下那具沉重的“皮囊”后,他们便无比焦虑、彷徨和无助。但他们仍然不敢静下心来判断自己的人生,更不敢去把握和抉择自己的人生。
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他们不敢为自己的生活做主。勇敢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吧,并为之负责、付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全神贯注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请深信,没有谁能真正左右我们去选择过怎样的生活,因为“我”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们为什么要为功利主义而消耗自己的整个人生呢?相比于过别人口中的生活,成为外在观念的奴隶,为自己喜欢的生活而活、而付出,是幸福的。
皮囊,无论再结实,终有腐朽之日。人生也就短短几十年,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感受的事太多。愿你我始终保持一颗勇敢追求梦想的心,让它成为一盏明灯,在流行的喧嚣中、在纷扰的尘世里照亮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