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宛青扬
反思笔记:DAY6 60/6
情绪稳定:DAY4 60/4(今天失控,没有做到,再接再厉)
【早晨篇】
一切挺好,更好的是先生帮我们做了早饭,难得他回来一两天,还帮着做早饭。感恩。早晨天气小雨,我开着小电驴送兄弟俩上学。十来分钟的路程,我想聊聊他们昨晚没做到的事,聊聊原因,总结总结。可他们不愿意,我看见他们这样“不端正”的态度,不免有点不舒服,但没说。
后来,我转移到生日礼物话题,这下,他们可高兴了。想要这想要那,与刚才的总结“态度”截然不同,我忍不住说了两句,但到学校门口我赶紧调整,愉快地同孩子再见。
反思:当想要有情绪的时候,脑中要提前告诉自己“他们还只是个孩子”,我怎么能用大人的角度去衡量孩子,再说,我没做到放弃的时候,时时有过总结复盘吗?我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个习惯吗?我都没做到,怎么能要求孩子?再说,我这么大的时候,能做的比他们好吗?
生日礼物不就是孩子们爱聊的话题吗?不该欣然接受吗?
怎么总是这样无限次对孩子有要求呢?怎么总是有这么高的期待呢?怎么不对自己高要求高期待呢?不经意地就对家人有要求。这也是烦恼根源,不内求光外求。
【晚上篇】
下午三点多接到班主任电话:最近孩子学习有所退步,基础掌握很不扎实。我感谢老师对孩子负责。放学接孩子时,我一直思考该怎么和他们说,酝酿语言。大概告诉自己:这真是考验的时刻,情绪一定要乐观积极,老师说什么,我就客观说什么,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想得固然美好。但看见弟弟放学时与同学打闹嬉笑(老师找过他,也知道给我打电话)一副没有“悔改”的样子。我不免落下脸来,虽然哥哥不停地问我:妈妈,今天老师给你打电话说了什么?
也阻止不了我拉下脸来。到家,我就着弟弟“不端正”的态度,狠狠地批评一顿。让他们写反思,写“以后该怎么做”计划。他们说:不会写,又浪费时间,作业还没做。
我腾地大吼:平时就那么点作业!还说没时间!昨天看了一个多小时书,就有时间了!!每次在那效率慢,质量又不高,怎么不退步!那你们说以后怎么弄??……
弟弟也跟着大吼起来:就老说我们!休息也不让看书(保护眼睛),那什么时间看嘛!!……
哥哥也在一旁附和。后来,又为他们的作业、离开座位等,我又吼了几句。
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发脾气,内耗了两三个小时。好在八点多,弟弟又遇到困难想退缩(躺床上抱怨)。我赶紧转念,冷静分析:这不正是考验的时候吗?不能再延续以前错误的方式了。
当这样想的时候,我更能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了。我把孩子搂过来说:
刚才妈妈说你‘又躺在床上看书’,你感到很烦,很气是吗?
嗯嗯,不舒服。
哦,是呢。如果换成我,妈妈也生气烦得很。我刚看没多久,你就说这说那的,话不能好好说吗?这就是为我好了?
孩子更抱紧了我。
然后,我说完后,你去做这些练习题。肯定带这烦恼心情,那你对这些练习也产生了厌烦情绪,可能遇到一点不会,我们就不想去做了,是吗?
嗯嗯,妈妈你好好啊,我爱你。
嗯嗯,妈妈也爱你,那我们现在怎么做呢?
其实也没那么难,也没那么多(还有英语没做)英语题也不多。我想想就会了。
好的,你这么想太好了
………
就这样,直到他们睡前,我们又变得和睦融洽了。
反思:今晚做的很不好,就是光发脾气而脾气了。唯一肯定的是,认识到错误,道了歉。及时收住情绪,转念。让孩子们睡前有个好情绪。
孩子确实是我的复印机。我大吼,他们也大吼。我这两天常说“没关系”,他们也无意间说了几次“没关系”。“没关系”里面多了一点从容和包容。我对他们包容,兄弟俩之间也多了包容;我对他们苛刻,他们也跟着苛刻。
确实,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造成的。父母不改变,孩子可能就成了“问题孩子”。
(练习)以后该怎么做:
其实孩子被老师批评,他依然能够笑颜逐开,也能证明他“心态好”、“抗挫能力强”、“积极乐观”。为什么一定要有“悔改”的模样呢?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特别孩子的事情。以后我尽量往好的那方面想,多找孩子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赏。对待事物也是如此,这不正是“积极乐观”的表现吗?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要包容,要往好的方面想,对待事物要积极乐观……
这不是赤裸裸地说教吗?遇事了我却是“悲观”的态度,悲观、消极、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孩子们怎么能学到“积极乐观”、“豁达包容”。这也是典型的“光说做不到”。
作者简介:一枚热爱读书写作,热爱生活的全职妈妈。余生梦想:能写会读,成为孩子口中“还不错”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