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之旅

为师二十二年,我没有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

这不能说是遗憾,更多是无知。

拿到《给教师的建议》,一晚上只读了顾明远先生写的序言。我是读书太慢

太慢的人。因有很多语句,我是需要重新反复去读很多遍的。这个过程,突然就

生发了一个愿望,在我们“卧龙教育在线”开辟一个专栏“每周一读”,持续给

老师们推荐这本书,带大家一起读,并且还要配上语音。这样,大家在走路锻炼

的间隙,就可以先听语音。虽然,只听听语音或许并不会有太大收获,但总胜过

于无。

可是谁来录音呢?我想先试一试。于是,我找到苏霍姆林斯基对学校提出的

三项具体要求:

一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鼓励他“超纲”;二是让每个学

生都有一样入迷的课外制作活动;三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最爱读的书......

以防止他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灰溜溜”的人......个性的

核心是创造性,创造就不是类同的。

录完之后,自己意犹未尽,又听了好几遍,并相伴入睡了。

第二天晨起,又把这录音放出来,一遍一遍的听。我的嗓音是沙哑的,一点

不好听,并且音调下垂,只能自己听,不能面向大众。如果要面向全区教师,还

需要招募专业的播音员来朗读。

但这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言论,怎么一下子就那么深

的击中了我的心呢?怪不得在中国,在稍有见识的教师那里,在我们都仰慕的教

育专家、学者心中,他有着这么稳固的基础地位。在教育学习的道路上,他是起

点;在教育理论的大厦里,他是基石。那正是因为,他如此深刻的了解孩子,洞

悉教育的真谛。

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毫无长处的“灰溜溜”的人!我想到我们的教

育,我们已经培养了多少这样“灰溜溜”的默默无闻的毫无长处的人啊!孩子聪

明伶俐的送进校园,经过六年或者九年或者十二年的教育,最后,少部分深入高

等学府,大部分沉寂不言。

我的孩子还没有进入小学。三岁以后,她就有个坚定的理想,长大要成为一

名画家。小孩子爱画画是很正常的,但她特别坚定,特别坚持。甚至可以每日涂

鸦一张。她每天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喜欢小昆虫,爱研究小蚂蚁,喜欢爬刨根问

底。我真是惧怕我们的学校教育。写不完的作业,沉重的书本,无休无止的考试

和分数,很多教师自己根本不读书......我好害怕,几年之后,他们还给我一个

沉默无言的小人儿,失去了理想,好奇,每天只是机械的完成作业......

这是第一个感想。

还有一个特别触动我的地方,那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阅读的无限推崇,

他甚至说: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

这让我想起这些年的坚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兼任班主任,我不遗余力的带

学生阅读,读课外书。我一直认为,课堂和教材上面的知识都是极其有限的,更

广博的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获得,学生真正的精神成长必须来自他深

度、广泛、长期的阅读。这竟然契合了大师的“两个教学大纲”理论。有限的是

知识,无限的是成长。那么在学生的幼小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爱上阅

读、沉浸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养成了终生阅读的习惯,那么,我想,这样的

人应该也就不大会成为“灰溜溜”的人了。

就在昨天晚上,一个接手新班级的教师还向我诉苦:这个班数学成绩差啊,

任务大的很啊!我直接告诉他,我从来不把考试得第一名当作我的教学目标,我

工作的时间最多只有一半用来教授数学课。他问,那你其他时间干什么?我说,

做各种闲事。我这里说的教授数学课,指的是讲数学题,做数学作业,考试之类。

而我说的闲事,多半是读课外书、做小的课题研究、一年四季去树林里看树、讨

论名人名事、看电影等等。我真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老师么?

我还有一个学生,大约就如同苏大师所说的“困难”学生。他因为患有小儿

麻痹症,完全跟不上正常学生的学习。我把他妈妈叫到学校来,给她说,不必要

求孩子完成各种作业,只做好三件事就可以了:一是让孩子给他复述讲解学到的

数学知识,题目会多少做多少,基本掌握教材上知识即可。(我们其他孩子都是

拔高很多做练习的。)二是一定要把字写好,写的少不怕,关键必须要写好。第

三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带着孩子读书,从最基础的绘本开始。如果小学六年,

孩子能写一笔好字,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善莫大焉了。我在教育这个孩子的过

程中,也是这样要求的。现在,他去了新的班级,我的失职之处在于,没有好好

和新老师沟通他的情况,我很担心,他会因成绩太差而被嫌弃,我害怕这个孩子

终究要在成绩和分数面前失去快乐。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啊!如今,当我终于手捧《给教师的建议》,当我加入新

网师这个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我感觉我离光更近了一步。接下来,便是排除种

种干扰,坚定的上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一定要风雨兼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5月18日下午,随着一声汽车的长鸣,我们的追光之旅正式开始了! 不得不说,我们镇中心校特别看重教师的进修学习,这次...
    青荷妖妖阅读 743评论 0 0
  • 教育就是点亮生命,点亮孩子的生命,是教师点亮自己生命的最好方式。真正地陪伴、欣赏、唤醒,认真对待他们的作业,热情回...
    青山如是之阅读 618评论 0 0
  • 《给教师的建议》第一周共读任务: 周一(10月25) 阅读任务: 前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
    xm秀梅阅读 173评论 0 0
  • 读完了李镇西校长的《每个老师都是故事》,仿佛去了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走了一趟,他们每个教师都是故事。...
    王焱_铁文阅读 666评论 2 9
  • 相信人,相信每一个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教育学生要关心人,他说:我认为对人漠不关心,是最不能容忍最...
    淡若清清风阅读 66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