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远在外地的人,最最盼望回家的时刻。近40岁了,从来没离开过家乡,从来没感受过过年奔家的氛围,因为从未离开过家乡。小时候自己在日记本子上写日记,长大以后第一要离开农村,第二不想种地。话锋一转二十几年后,依旧在农村地里刨地,因为经常回家,嫁人后也不曾离开过这片土地。甚至爸妈从未想念过我。
小时候村子里还可以看见青年男女,如今全成了老人。我爸爸甚至都是村子里最年轻的人了,基本上没有了劳动力。大年三十全家人热炕头上吃了一顿丰盛的晌午饭后,家里的老人聚在一起看小牌。我哥嫂子忙活了大半天后躺炕上睡午觉。我则趴炕头上摆弄手机,感觉大年三十,和平时也无常,
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出门了,一眼望去,整个村子空空荡荡。以前村子里狗叫声、鸡鸣声,总是此起彼伏。如今连鸡叫声、狗叫声似乎都在消失。
爸爸已经不再是我记忆里那个玉树临风的样子了,妈妈已不再是我印象当中那个超能妈妈,年轻的时候,他们特别喜欢打扮自己,妈妈头上打摩丝,梳着高浏海。爸爸曾经年轻的照片也是烫着乱发,复古风的西服,皮鞋锃亮。个子不高,却走路带风。那时候,我一直觉得,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帅的男人,爸爸妈妈是那么的般配。一晃才四十年光景,他们竟已大半生。我也感慨,看见他们似乎已经看见我老时候的样子。
现在爸爸越来越像个农村老头了,不喜收拾自己,头发花白,也不在意,过得很随意。中午吃饭时候,看见爸爸身上刷牙时滴落的牙膏滞,我嘲老妈说:“妈,过年了,咋不给我爸换件衣服,你看身上衣服多埋汰。”立刻引来老妈一顿唠叨“哪是啊,今早上刚穿的,这不刷牙又整一大襟,跟小孩似的,回回刷牙整一大襟,赶明个儿给你爸戴个脖嘎了。”
老爸抿嘴直乐。
他常说,自己还很年轻,什么都能干。我很佩服他积极向上的心态,他没读几天书,却有大智慧。若是没有这样爸爸,或许,我并不能活得如此肆意。我的性格很像爸爸,很洒脱。
在重男轻女的时代,爸妈都破天荒最疼女儿,把女儿视为掌中宝,宠着,哥哥从小被我压制,小时候哥哥经常说,从小长大,我受了你多少气。我和哥哥从小打到大。四十几岁到一块经常打闹到一起,我哥一种宠溺般跟我聊闲,趁我不注意一把搂过我脖子,张嘴朝我脑瓜子啃咬几口。我则手脚并用连蹬带刨反击。也正因为如此,我才健康地长大,能够一直做自己,大胆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路。
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底气。他们纵容我,包容我,爱我,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我最好的。
小时候,感触并不太深,但是这两年,越发觉得自己很幸运。
这些年,遇见很多人,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都有各种各样的埋怨。有很多人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成年之后依旧无法好好生活,我才知道,我是那么的幸运。他们的爱,就是我肆意妄为的底气。
农村习俗嫁人的姑娘不能回娘家过春节,爸爸妈妈哥哥和嫂子从未在乎过这老令,说都啥年代了,不信那个了。年年过年都带出我们一家三口的份,让我们回家过年。嫂子忙不停地给我做好吃的
全家人乐呵呵地在一起,我坐在炕上,看着这一大家子,满满的幸福感。
年轻的时候,家里所有活都是妈妈做,妈妈也惯着爸爸,拿爸爸当孩子一样伺候。这次新冠,妈妈阳了,打吊针十几日,爸爸也慌了,爸爸给我打电话时听出了他的担忧,也开始帮着妈妈做饭了。
我一直不明白,像父辈这样的婚姻有爱情吗?现在我懂了,对于他们来说,婚姻无关其他,而是相守,相伴。
人老话多,老爸爱回忆,跟我聊天时说:“你妈妈这一辈子挺苦的,你们要多对你妈好。跟我一辈子也没享啥福。
我发现知道感恩的男人,永远散发着魅力。我爸爸,在花甲之年终于知道了感恩。
那是我第一次听他说这样的话,年轻的时候,他们喜欢吵架,两个人谁也不让谁,老了之后,他们开始包容对方,理解对方。
记得有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后陪伴你的人,是你的伴侣,所以对他好一点。看来是很有道理。
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淡然,如果遇到无法改变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或许是看开。恐慌和焦虑对一个人的伤害,有时候,可能还大于病对人体的伤害。
生生死死总在轮回,世事无常谁能左右?只能过好当下,把更多的希望放在未来。
家里人都阳过了,已经开始新的生活。
生命有生死,就连村子都有生死。这次全民皆阳,送走了村子里好几位老人。爸爸身上有很多基础病,他内心是恐慌的,害怕的,万幸的是这次他挺了过来。爸爸跟我讲一定要对妈妈好,可能也是对这次阳了后的内心恐慌吧。网上的淚气也把他吓傻了。
如果所有东西最后都会死,那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小时候,在村子里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片段。小时候盼春节时快乐,而现在快乐却丢失了。我找到了答案!
记忆就是永恒,这就是存在的意义。死亡不是终结,忘记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