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详细说明惊蛰节气的寓意。
惊蛰,一年中最“响亮”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惊蛰是万物生灵的群相,这个节气有声有色,让人惊叹,也予人惊喜,倘若你有心思牵动的想做之事,不妨借这春雷急鼓,冲破障碍和束缚的云霾、大胆争取,春天会答复你想要的答案。
唐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春到惊蛰,一声春雷将酣睡数月的大地唤醒,嫩绿破土而出,新笋亟抽,鸟雀呼晴,所有一切都齐齐望向春天。「惊蛰」是一个动词,笔走龙蛇,浓墨重彩,格外地与众不同。早雷惊蛰户,这个节气有太多的寓意,比如复苏、跃动、乃至伊始、亮相……它提醒我们,再没理由不去拥抱这个春天,和它所带来的勃勃生机。
2.简要说明竹制品的制作工艺及竹子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①江南的仲夏酷热,竹椅、竹席、竹器,带来不知多少清凉;由于竹篾细密轻韧,甚至连乌篷船顶都由它们造就,乌篷船因蔑蓬漆成黑而得名,构成了江南水乡的底色。每一棵竹,都有其独特的一方水土、一隅山坡,即便经过数十道工序,被制成器物的竹仍保留着来自山林时的模样,匠人给予它的是耐心,和对话。
②经纬交织,行丝走篾,[顺其自然,物尽其用]是匠人对竹的尊敬。篾竹匠人都是用手指舞动韵律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基本功: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身体和眼睛是最好的丈量工具,每一种竹编的制作步骤和手法都刻在了脑子里。竹材性质极佳,有上好的弹性与柔韧,被挑压的篾为“经”,编织的篾为“纬”,平编可成画,立编可成建筑美,或依器而生,或以韧性自成骨架,不需要“十全十美”,九成的工艺,留下一成属于竹独有的自然朴素,那是田间牧歌的记忆,承载一代人的乡愁,成为一代人又一代人回望的温情。
③“一门手艺的消亡,就代表着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消失。”不得不承认,沉淀着时代缩影的传统篾竹,正越来越难寻觅。我们无法阻挡岁月流转,但关注的人多一些,手艺就能消失得慢一些。在方寸之间感受到纵横交错的经纬线,就像一张有温度的地图,编千百器型,盛一心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