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发小总是说,要狠狠地爱自己。
起初,我并不以为然,不是很喜欢这类表达方式。
就如同,同样不喜欢“冷暖自知”、“人走茶凉”这种心理一样。
别问为什么,反正就是看着不顺眼。
王尔德说:“To love oneself i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long romance。”
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最近沉迷于木心,超凡脱俗的木心,文艺得不得了。
所以,看到这句话,眼前仿佛浮现出北国的秋,枫叶一片又一片,失意也诗意。
那好吧,我只是纯粹不喜欢那种表达方式,爱自己,我是完全赞同的。
原来,对一种想法的“苟同”,还和句式的“颜值”息息相关。
世上有哪些百说不厌的主题呢?爱情、爱情、爱情,还有孤独。
刘瑜说,年少的时候,觉得孤独是一件很酷的事,长大以后,觉得孤独是一件很凄凉的事,现在,觉得孤独不是一件事。
大概,我们都已经到了第三阶段了吧,所以才不会对孤独忌口不言,甚至把它当成了笑话,于是,如今“孤独寂寞冷”似乎成了每个人的口头禅。
其实,孤独真的没什么,如果生命是一场盛夏,可能孤独就是站立在你身边的阴影吧,不是有人陪着,你就不孤独,不是有乐趣,你就不孤独,不是谈恋爱了,你就不孤独,不是结婚了,你就不孤独。
相反地,它如影随形,无所不在,存活在生命的任何一隅,时不时就会跳出来告诉你:我在。
那么,既然它都注定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与它对视的时候,为何不微笑呢?又为何要花力气去与它抗衡?
说到孤独,想必谁都会记起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个不算喜剧的家族故事,一本不以爱情为主题却孤独而浪漫的书。
漫长的几代人,每个人都很有特色,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和孤独作对,手工活、读书翻译、参加革命、通宵达旦的欢娱等等。看起来多么浪漫、热闹,可是,不过百余年,这个家族消失得很孤独,无影无踪。
第二次看完这本书,竟不觉得惋惜了,好像已经接受了衰老死亡这件事,很平静。
书里有一百种抵抗孤独的方式,可是他们就在抵抗中,消亡了,所以我不会觉得心痛。
太刻意把生活和孤独挂钩,不值得同情。
去听一场演唱会,去体验一场音乐节,去赴任何一场约,很美好,但请让它独立存在,不要把它看作战胜孤独的筹码。
最近因为乔任梁突然逝世的事件,社交平台上到处在转载测试抑郁症的帖子,到处都在关爱抑郁人士,还有一些文章里写着不要告诉抑郁症患者怎样怎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他们身上,看着很难受。
实在无法理解抑郁症的心理,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心里阴影太多了吗?还是缺少陪伴?或者生命的最初真的不够爱惜自己所以轻易就被外界瓦解了?
不懂,实在不懂。
我们要随时拥有规整自己内在的能力,把一件看起来糟透的事看穿了,它就不是一件事了,只不过是发生过而已,这是我经常告诉自己的一句话。
那么,何为浪漫?
有人说:“浪漫,是接受并享受无法改变的结果,浪漫是敢去玩一场必输无疑的美好的仗,浪漫是情有所用,心有所属,但同时不会遗忘自己是谁。”
所以,接受孤独,享受生命,爱惜自己,因为孤独又何止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