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一提起秦始皇,大部分人的脑海里就会弹出一个词——暴君。在人们的认知里,他是暴君的代言人,他昏庸无道、滥杀无辜,而“焚书坑儒”这起惨剧就是其最大的铁证,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千古一帝秦始皇被后人称为枭雄而不是英雄的最大原因了吧!那么这起惨剧的背后到底隐藏了怎样的真相呢?是误会,还是真相本该如此呢?
“焚书坑儒”实质是先后两个事件,先说说“焚书”这一事件是怎么发生的呢?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扫荡六国,统一在中国后,就想着怎能更好的巩固中央统治呢?于是乎,秦朝朝廷便出现了完全对立的两派,一派是守旧派,主张分封制;另一派是以李斯为首的变革派,主张郡县制。秦始皇为了以后能把自己的统一大业交给子孙,最终,还是选择站在了李斯这边,决定推行郡县制,并采取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法令”。话说到这里,若是始皇帝真的焚书了,那近些年出土的大量秦简,又何解释呢?
事实上,后人对始皇帝“焚书”之举的确是有很大的误解。当初制定的“焚书法令”虽说有些残酷,但远没到见书就烧的地步,该项法令规定是让史官把除《秦记》和医药、占卜、种植、工艺等实用典籍外的全部焚毁,如诗、书、百家语等,不过允许博士收藏,作为朝廷藏书。总的来说,作为封建社会的皇帝,“焚书”之举的根本目的都在于稳固统治,包括后世的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皆是如此。我们要知道,皇帝首先是一名政治家,不是一名文学家。若真要论起罪过,后来推翻秦朝统治的项羽好歹也要承担一半责任吧!当初项羽率军攻入咸阳,一把大火“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绝”,本来咸阳宫内存放着的大量珍贵副本就给武将项羽直接给烧没了,你说“焚书”之举都怪始皇帝到底冤枉不冤枉?
接下来说说“坑儒”事件,我们都知道始皇帝他到中晚年的时候,便开始执着于追求长生不老,于是就有了那些自称炼丹药的术士们纷纷跑来进献药丸,为此始皇帝自然是来者不拒,并为此耗资无数。其实,这些术士们自个儿都明白,世上压根就没长生不老药这玩意儿,等到了限期还来拿不出来始皇帝肯定饶不了他们,于是乎他们在好好享受几年炼丹师的优厚待遇之后便想着逃跑以免被怪罪下来。其中侯生、卢生这两个术士最为奇葩,你说你们逃命就逃命吧,你们为什么要跑去大发言论诽谤始皇帝一番来掩饰自己的心虚,殊不知他们的言论和行为恰巧被始皇帝知晓了,始皇帝能不大发雷霆么,当即命令御史对当时宫里所有的炼药师开始严加查办。期间查出了侯生、卢生等人贪赃枉法,挥霍殆尽携款潜逃等各种触犯秦律的作为,始皇帝便决定好好整治这些个术士,结果牵扯出这四百六十三人名术士并直接坑杀。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言: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也就是说,这些被坑的人都是术士,并且是罪证确凿,其罪当诛的,跟儒士没半毛钱关系。准确来说,这算是是坑术事件,且就这唯一的一次。虽然手段粗暴,却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杀鸡儆猴,强化国家律法的效果,对于一个建立并没有多久的新帝国来说,这是一个稳固根基重要办法之一。这起被误传的“坑儒”事件还得追溯到东晋时期的孔安国身上,孔安国作“尚书序”,其中有云:“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这也是史上第一次将“坑术”误传为“坑儒”。只是后来这些事件被人们以讹传讹、添油加醋,所以才演变成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正好应了那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想到曾经那么强盛的大秦王朝最终会在秦二世手中衰败得如此之快。说到底改朝换代是历史不变的法则,一个新的朝代的建立,它必然是踏在前朝的肩膀上,而修正前朝史书,乃是新帝要着手的头等大事。所以说,历史它不存在绝对事实绝对真相这样的说法。关于对秦始皇的判定,众说纷纭,讲句公道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还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及各种制度,其功绩不可磨灭。关于“焚书坑儒”事件,世人对始皇帝的误解,始皇帝真是有苦说不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