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号下午,大部分营员都到了。有来自江西、安徽、湖南的,也有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更有从辽宁、海南等地千里迢迢赶来的;有已经上班的,也有还在学校读书的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有机关干部、有教师医生、有白领、有农民、也有无业人员……五湖四海,各行各业,大家因禅宗结缘,齐聚黄梅双峰山下。
下午三点,寺里安排“巡礼”,也就是让大家初步了解四祖寺的建筑和文化。带领我们巡礼的是崇谛法师。他45岁上下,身材高大,面容亲善,形象儒雅,说话声如洪钟,底气十足。要不是看他头上有受戒的疤痕,身穿和尚服,还误以为是哪位大学的教授。
崇谛法师带领我们从山门殿开始巡礼四祖寺。
四祖寺的建筑设计严格遵循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则,主要建筑沿着中轴线站队式排开,次要建筑环绕两边,整体呈对称式。中轴线上,从前到后依次是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四祖殿和法堂。五个主要建筑也是有一定寓意的。数字分基数和偶数,“基数”谐音“吉”,寓意吉祥美好,因而中国古代建筑多为基重殿。
山门殿是四祖的门楼 ,设有三扇门,东门是普通僧众出行所用,中门高僧达官专用,西门是寺内僧人丧葬出行所用。但几年前有缘居士为寺里请的缅白玉观世音菩萨立像无处供奉,便在山门殿正对着中门的位置修了一面影壁。于是观音菩萨便面门背壁地供奉起来,由此打开正门供信众出入。这样既让四祖寺多了一份古代园林的障景之美,又让信众进门就能感受到佛门对众生的平等和亲善。山门殿东西两边供奉的是哼哈二将,金刚怒目,镇邪驱恶,护众平安。
山门殿后是天王殿。殿中央正面供奉的是弥勒菩萨坐像,背面供奉手持降魔宝杵的护法韦驮菩萨立像。东西两边是四大金刚,他们有的手握大伞,意味着世人都想要有一把保护伞;有的手持见首不见尾的神龙,意味世事变幻莫测;有的手握神剑,警示世人要果断剑斩烦恼丝;有的轻弹琵琶,启示世人做人唯有松紧有度,才能奏出和谐的人生之音。
天王殿后是大雄宝殿。殿前广场有两颗松树,东边的形如云朵,被称为祥云柏,据说为道信大师亲手所种。西边的形似宝塔,称为本柏,据说是本幻和尚所植。两颗松树距今都有1000多年历史,亲历着四祖寺的风风雨雨。殿广场东边是钟楼和观音殿,西边是鼓楼和地藏殿。走在通往大雄宝殿的24级丹墀上,远观大雄宝殿,规模宏伟,气势威严。走进天王殿,倍感肃穆。殿内正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八罗汉等各类栩栩如生的佛像,鎏金或彩绘,色泽鲜艳,金光闪闪!出宝殿从东边的走廊行走,就可以看到与宝殿一花坛之隔的斋堂。斋堂的走廊上悬挂有木鱼和祥云,敲击的声音代表不同的信号。鱼没有眼睑,永不合眼,代表一种精进精神。
顺着走廊绕到大雄宝殿北门,回首间可见宝殿内的观音岛。观音岛上有形象各异的观音塑像,意味亲近各类信众,普救众生!沿着宝殿北门外的38级台阶上行,就是四祖殿。殿前月台西侧有一株古柏,枝如虬龙下垂,呈逆生长势,俗称“倒插柏”,传说道信大师当年倒插松柏,小树枝奇迹存活,故名。殿内正中央自然供奉着四祖开山大师道信金像。道信于公元624年归住黄梅破额山,改山名为双峰山,开山建寺,广传禅风,普救众生。据说那时黄梅境内百姓易生芥疮,皮肤溃烂,百医不好。医师道信让人们在农历三月三这天用芥菜叶做粑吃,结果芥疮不治而愈。自此,农历三月三做菜粑就成为黄梅的民俗。金像两侧有红漆供台,东边供奉着历代祖师莲位,西边供奉历代主持莲位。据说四祖历代主持达70多位,但由于史料在历代翻修重建中损毁,现存有名姓的只有40多位。
四祖殿后是法堂,规模仅次于大雄宝殿,是大德高僧讲经的地方。法堂楼上是藏经阁,佛像和经书藏纳的地方。古代由于阶级诧异,普通人家没有藏书,寒门学士多前往寺庙藏经阁看书,因而藏经阁也就为普通大众的图书馆 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因而成就了许多文人大儒。
听完崇谛法师的专业讲解下,站在四祖寺内,静静地聆听风吹草木的声响,我竟然对这早已熟悉的古建筑有了新的认识,——更加亲近,倍感清凉!愿接下来的夏令营生活能让我和它走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