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反省自己近半年的所作所为。起因是我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朋友开始远离我。之所以用了远离这个词是因为这是我单方面的感受,且从心里觉得她的所作所为无可厚非。
进公司以来,作为唯二的中国人并且都住在公司宿舍的我们理所当然的成为了朋友。会时不时的约饭,出去玩,一起困扰工作,爱情和理想。若说我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她想做个New york Lady,而我只想当个Country Girl。所以她虽然会有现代人多少都会经历的抑郁和压抑但却总是以过人的行动力和精力度过这些难关,不停的武装自己。在认识的这一年里,她先后学了钢琴,画画,瑜伽和设计,无论何时她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而我就恰恰相反,虽然不甘于现状,却也不曾为之做些什么。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羡慕的是她的精力和行动力,所以有一段时间我迫切的想成为像她一样的人,专注在‘成为’的我也曾想过学她的穿衣风格。我想,倘若我真的可以在自己的路上充满精力与行动力的话我们还会是“好朋友”吧。成长的参差注定会变成距离,而这种情况下的疏离我可以理解。
从小我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在文章里,诗词里总是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出国以后由于语言不通我被迫的弃文从理成了一个理科生。我曾经也无比热爱过数学带给我的头脑风暴,但唯有文字和思想可以救我出生活的苦海。所以输出这些想法成了我从不去触碰的梦想,因为现实总是告诉我面包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从认识到做朋友,三观相似是必要的,但现在想想她可能默默忍受了好久。比如我拉她一起逛街选衣服时,我问她电台录制的方式时,她应该都感受到了自己的想法与风格就要被剽窃的风险吧。于是在我问她要理发师的联系方式时,她回我“用一个理发师会让我很不舒服”。在她搬家之前我就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她不想被模仿的想法,所以,买衣服的时候我不会问她,决定要开电台和公众号也没咨询她的意见想法。因为我的的确确想过成为她那样的人,在那段时间里的模仿我从不否认。我以为她很了解我在接收到了讯号之后不会再做‘出格’的事情。但她没有给我提问电台后期的机会而是选择了无视。所以在我问理发师的事情时她回了我那句话。我知道,她的眼里的我和真实的我有了偏差,我称之为臆想。虽然我准备的发型与她的截然不同,也还是做了解释,但隔阂在了就很难除去。
我从不喜欢自己,所以周围人的一点点优点都会被我放大,也愿意去模仿。
在还在尝试她的风格时我知道了她的在意。本就不适合的模仿自然结束,甚至为了避嫌也刻意的避开同一时期做一件我早就想做的事情,我的心里只能用愧疚来形容。在我完全凭着自己的意识去生活时,愧疚早就不见,甚至在感受到她的臆想时比起气愤更多的是开心。
这份臆想是从何而来的呢?显而易见是来自于我过去的行为。这份行为让她只看得见我的‘跟风’却不记得我脑海里的天马行空。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复制粘贴型人格,只是导入筛选输出里她只看到了导入。这份臆想让我看见了我一直想要成为的人也是普通人,也会有让人不开心的想法。
在看见她的臆想前我想了很多,如何让自己变的更优秀,如何追上优秀人的脚步。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为人的俗气,这份人间烟火让我们远离了一成不变,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就像很久之前我写的那样,专注自身发展,成全新的自己。
end
来自:㲺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