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你碰蛋了吗?

清明原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后来演变成我国的传统节日。2008年开始,又成了我国重要的法定节假日,开始享受带薪休假。

清明节这天,婆婆来我家,带来了自己烙的单饼让我们卷蛋吃。我才记起今天是清明,我竟然没煮鸡蛋吃!

对我来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传统节日只剩下了假期,没有了传统。

小时候欢欢喜喜过清明节的点点滴滴便一一浮现在眼前。

1.碰蛋

小时候,家里条件还不是很好,鸡蛋是不经常吃的,清明节吃鸡蛋就是我们孩子们特别盼望的事情了。

清明节这天,母亲会把攒了很长时间的鸡蛋一股脑煮了,让我们吃个够。

我会先在放煮鸡蛋的盆子里翻啊翻,找出几个我认为比较威武的鸡蛋(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诀窍了,我找的都是皮比较厚,一头比较尖的鸡蛋),不舍得吃,小心翼翼的放在一边。

年轻的朋友可能会问了,我这是干啥呢?

我要拿它比赛啊!

我先在家里拿着我精心挑选的鸡蛋跟爸爸妈妈碰,结果不出所料我的鸡蛋所向披靡,把他们的鸡蛋全都碰破了。

然后我高兴的拿着经过实战检验的鸡蛋出去跟小朋友们碰,有的时候出师不利,我的鸡蛋第一次就被别人的鸡蛋碰破了。

然后我就呜呜的跑回家,拿着其它鸡蛋再出来PK,竟然我赢了。

现在想想,我的鸡蛋在爸爸妈妈那里所向披靡,肯定是他们做了手脚,哄我开心呢。

记着有一年清明节,妈妈特意给我买了几个鹅蛋,我哪舍得吃,一出锅我就迫不及待的拿着它们出去跟小朋友比试去了。

整整一天,我的鹅蛋没碰上一个对手,小朋友的鸡蛋都在我的鹅蛋面前裂开了嘴。不过,在鹅蛋面前输了面子也不丢人,把皮一扒,就犒劳了他们的肚子。

第二年,我再拿着鹅蛋出去比赛的时候,发现小朋友的手里都有一个鹅蛋。

现在想起这些,真是满满的童年趣味,但是再也回不去了。

现在的孩子呢?鸡蛋早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很多孩子还不吃鸡蛋。他们物质是极大的丰富了,但是不知道他们到了我这个年纪,他们的清明节记忆会是什么样子。

网图侵删

2.荡秋千

清明节前后,不少村里都会在空场地方架起几个大秋千。这里不仅是我们孩子们的天堂,全村的男女老少没事的时候也会相聚在这里,聊聊家常、晒晒太阳。

一放学,我们就像百米赛跑一样跑出教室,飞奔过来,看谁第一个抢到秋千。第二个跑到的就比较郁闷了,他得等到第一个人玩够了才能上,可第一个人好不容易抢到,他哪能轻易的下来呢?

有的时候就避免不了争吵。每个人心里都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跑的更快一些,让我也得意洋洋、耀武扬威一下。

记得那时候我在女生中算比较野的,我能把秋千荡到老高老高,不少小朋友在下面给我鼓掌喝彩,母亲却几次提醒我注意安全。

二舅对我是最好的。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在自家院子里给我架个秋千让我玩个够。我的几个好朋友也跟着我沾了光,每天在我家玩到很晚才回家。

现在村里早就不架秋千了,有的村里已经装上了正规的秋千架。不过,再也看不到像我小时候那样荡秋千的场面了。

网图侵删

3.放风筝

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每年清明节前后,放风筝的特别多。

现在的风筝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老鹰、有蜈蚣、有蝴蝶、有哆拉A梦,还有奥特曼等。但是再也不见小时候二舅给我扎制的“老幺子”了(简易的风筝)。

记着有一次,我的风筝缠到很高的树上了,怎么也鼓捣不下来,风筝线也挣断了。我回家就央求二舅再给我做一个。第二天放学的时候,桌子上摆着一个新风筝,二舅真的给我重新做了一个!

网图侵删

4.柳哨

那时的我们,几乎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制的。清明节前后,柳树刚开始发芽,此时的柳树皮韧性好,我们就用它来做哨子玩。

网图侵删

做柳哨,要把握好时机,早几天不行晚几天不行,早了柳皮还贴在柳骨上,皮不离骨拧不到。晚了柳芽就长出来了,柳皮就变得软绵了,即使拧下来,也做不出好柳哨。

折一根顺溜溜的柳枝,截取粗细适中一寸多长的段,轻轻扭转树皮,绿皮便在枝骨上滑动,逐渐与枝骨分离。然后用牙咬住稍粗的一端柳骨,捏住柳皮慢慢往外拽,一点一点抽出白嫩嫩的枝干,这时候留在手里的就是一个空空的柳皮管,两头剪齐然后选一头作为哨嘴。

接下来,先用手捏扁,再用小刀削去嘴部薄薄的一层外皮,剩下内层的软皮,一个在气流冲击下能振动的柳哨就做成了。含在嘴边用力一吹,就会发出呜呜的响声。

儿时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沐浴着柔和的春风和暖洋洋的太阳,我们一帮孩子们在田地里边玩边吹,经常听到此起彼伏的柳哨声。

(具体的制作过程我已不很清楚,以上是百度搜到的,拿来与各位共享,如侵立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越来越怀旧了。现在网上有很多体现我们七八十年代生活故事的短视频,我都默默的收藏了。

记得有一次,朋友圈的同龄人疯狂的转发小时候过年的短视频,一个朋友在讨论区留言:如果给你一扇门,让你回到80年代,你回去吗?结果下面一片回复:回。

是啊,我们的童年可能是比较穷苦的,但的确是无忧无虑、让人无比怀念的。

跟现在这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们相比,我们的童年别有一番趣味不是?

我倒是更留恋我的童年故事,但是回不去了。所以我就想慢慢把它们都变成文字,想她的时候就拿出来慢慢端详、慢慢品味。

致敬已经逝去的美好童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