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笔记
故乡好像总是在远处,永远也回不去。
1.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三十七岁的时候中了进士,在这之前他就已经离开家乡了。他八十六岁的时候回乡。这个时候距离他离开家乡超过了半个世纪的时间。曾经的亲人、朋友,肯定是“访旧半为鬼”了。家乡的这些小孩子肯定也没见过他,所以他们见面就会问,“客从何处来”呀?
他才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而当他提笔写诗的时候,他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情绪。他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少小离家”、“乡音无改”的自己,但同时,他也看到了现在的自己,“老大回”、“鬓毛衰”。
第一句前半部分,“少小离家”,写他小的时候离家。第二句前半部分,“乡音无改”,故乡的语音语调烙在他身上,没有被时间改变。而每一句的中间像是有一个时光的棱镜,折射出半生的变化。两相对照,中间是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岁月的沧桑感一下子出来了。
其实不只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贺知章自己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恐怕也认不出来了吧。
2.吕温的《读小弟诗有感,因口号以示之》
忆吾未冠赏年华,二十年间在咄嗟。
今来羡汝看花岁,似汝追思昨日花。
吕温读到了他小弟写的诗,有感而发。他小弟写了“似汝追思昨日花”,诗的内容就是他小弟追思昨天看花的情景。昨天看花花还在,可能今天看花花就不在了。所以看到花的衰落,想到自己,感受到时间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吕温看到了他小弟感慨时间的变化,他看到的不只是他小弟,他看到的是他自己,他在他的小弟身上看到了自己。今天的“你”,就是曾经的“我”,而“我”看“你”,就像你看你昨天的自己一样。
3.诗文的背后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他在儿童身上看到了自己,可是悲哀的是,他成了一个不被故乡接纳的人,他成了这个故乡不认识的人,他成了一个故乡的异乡人。
其实最后这个问题他也是在问自己,“客从何处来”?我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故乡在哪里?是京城吗?还是这里呢?其实可能两边都不会接纳他。他成了一个无所依凭、没有着落的异乡人。
我们可以听见这些小孩子欢快的笑声,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孤独的眼泪。
如果我们抛开这首诗的具体语境,最后一句其实是一个属于我们人类的共同问题:客从何处来?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故乡在哪里?而有一天你又会回到哪里去呢?这个故乡可能不是指一个有形的故乡,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图上的坐标。这个故乡更多指的是你精神的故乡。
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我们精神的原乡,在哪里呢?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
我旗下会员点此链接续费,可以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