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50分钟,读完了《巨人的陨落》的序言篇的“成人礼”。故事中的比利乘二不由让我想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面的孙少平,读的时候甚至一度怀疑,相同的故事也曾在《平凡的世界》里面发生过,直到快要读完的时候才想起来原来我去年的时候也读过一次序言篇。
那时候是一口气就读了全书3%的序言篇,后来再读了一点就没有再读下去。第一次读序言篇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一点什么,但是越读下去,我越什么都感觉不到,所以当时稍微犹豫了一下我就停止了对这本书的阅读,即便这本书的宣传语是多么的激动人心。
一年之后的现在,当我再去读这本书,再一次去读这个序言篇的时候,曾经一闪而逝的那种感觉又上来了,并且随着这个短短的序言篇的发展而不断增长。
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序言篇对这本书意味着什么、跟后面的故事又有什么关系,然而当我重拾这个短短的序言篇的时候,却几乎为之潸然泪下。
曾经《平凡的世界》结局时孙少平的选择,使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一天,我觉得我明白了,并对此洋洋自得,直到再后来,当我经历了与孙少平类似的处境的时候,我感觉我的世界几乎都颠倒了过来,我为之疯狂,为之欣喜,为之悲痛,为之热泪盈眶。如果我还是一个孩子的话,当时我一定会捶胸顿足,放声大哭。
在当天高达40度的高温里,我汗如雨下,泪也夹杂在汗水里化作泉涌,竟一点都不觉得热。
再来到《巨人的陨落》的序言篇,比利乘二被捉弄,糊里糊涂的被普莱斯给扔到了矿井深处一个人铲煤灰,然后灯灭了,眼瞎了,整个世界之于他不复存在了。
但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作为一个孩子被置身于如此处境之中,他居然没有哭泣,没有发疯,没有叫喊。
在绝对的黑暗之中他唱起了圣歌,他看到了耶稣,圣歌使死寂的黑暗不再黑暗,耶稣使恐惧的内心不再恐惧,他继续工作,在比浓墨还要黑的黑暗之中,他的内心里面有一盏耀眼的灯,那盏灯化作耶稣陪伴在他的身边。
事后别人问他当时的感受,他回答说,不害怕,因为耶稣跟我在一起。他说他在那里看到耶稣,谁信呢?无独有偶,还能想得起来,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曾在旷野里见过外星人,并与之交谈。可谁信呢?
关于神,或者说上帝,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常见的一句话就是:神或者上帝就在你心中。为此,我忍不住想在后面加一句:你即是神,神即是你。前提在于,你是否能信任和发现你的神,或者说上帝。
在我的认知里,一个伟大的宗教,其实就是用我们众生的神,引领我们发现个人的神。众生的神,只能引领我们迈向神性的那道门,个人的神才能帮助我们拯救我们。
引领我们的神,每个人都能发现,但是帮助我们的拯救我们的神,唯有我们自己能看到能发现。微观之下,帮助我们拯救我们的神是个人化的,就好像你心里的痛,你的爱只有你自己能感受到,别人只能透过你的外在反应去想象,并不能真的感受你所感受体会你所体会。
这也就是为什么比利乘二的耶稣只有他自己能看到,在别人眼里只是笑话一个。比利乘二的遭遇,其实也是一个契机,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契机,他发现了他的耶稣,看到了他的耶稣。如果没有这样的契机,假如他不抓住这样的契机,他便永远也不可能看到他的耶稣。
回到现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这样的契机,只可惜我们多数人都喜欢望着天边的群星而忽视窗前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