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随笔(20200104李琳)
近日,在读《学校如何运转》一书,目前前四章内容已经读完,作者以“战略高层”、“教育教学一线”、“中层与中层管理者”、“支持人员”四个题目作为章节题目,个人认为,这是作者这么多年做校长自己深度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提炼,是作者运转学校的基本组织结构,今晚读了第五章“研发平台”,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按照功能的角度把学校的组织结构进行了合理拆分。
我们都知道结构的意义,无论是语文老师带我们分析文章,还是物理老师带我们认识世界,结构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当我们进入真实社会时,却往往会把结构忘掉。比如:当一位校长进入一所新学校任职时,最关注的和首先想要改善的是什么?绝大多数是制度,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行政例会等讨论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等等,但往往是如愿后却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我想其原因就应该是没有思考是不是组织结构自身的问题。或许是思维定势,我们粗浅的认为,学校的组织结构是由上级部门确定的,作为校长怎么轻易改变?加之编制,职数……一系列的问题也常常困扰和束缚我们,决定无法无力。
想要让一所学校焕发生机,高速运转,只从皮毛入手是不行的,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无须触动原有体制下的条例,在组织结构方面下点功夫。作者运行的学校处于优渥环境下的优质学校,我们是无法比肩的,但他设计组织结构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他是根据人员的职能职责不同,来界定他们在组织中各自的定位,进而通过制度把他们联结起来,以发挥组织效力的。
我校从建校初就确定了“管理重心下移,领导工作下沉,低重心管理”的思路,目前是在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实施的是以年级部主任为核心的级部管理负责制,以此来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的全面更新。各年级部是以学科组为核心,以教研会为平台,以教学过程为终极目的的动力系统,从教学角度来说,决策、执行、监控三个子系统有机结合,成为年级部内各学科组运行的不竭动力。
目前在运行的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平衡点和挑战在于清晰年级部与处室的工作职责范围。虽然实行了行政人员年级部包抓制度,但仍感觉到会有错位,越位,空位,叉位等问题,期待在后面的阅读中能得到答案。一种组织结构有效的关键因素,第一是制度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第二一定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认可和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