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之前,在头条上不经意的一瞥,得知国际章演了一部电影---《艺妓回忆录》,并且凭借出色的表演成为第一位获得金球奖影后提名的华人女演员。所谓金球奖,每年举行一次,被许多人看作是奥斯卡奖的风向标。能获此殊荣着实不易。
不知是不是因为我原先看过相关的纪录片的原因,觉得这部影片拍的非常的还原历史,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评分7.3实在是有些低。这部剧撇开人物塑造不说,单单是那精美的和服,一幅幅精美的上世纪中期的日本风情画,恰到好处的配乐,都足以使它成为经典,更何况还有知名演员章子怡,巩俐,渡边谦,杨紫琼的参与,理应为这部剧添彩不少,可评分与我想象中低了如此之多,是意料之外的。
艺妓在日本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与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秦淮八艳”有些类似,都是卖艺不卖身。可是仔细说起来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日本的艺妓需要在脸上(可能也包括身上)涂上厚厚的脂粉,嘴唇需要涂成鲜艳的红色,黑夜里猛然惊艳,你以为见到了传说中的某种生灵,顿时浑身一颤。
身为艺妓不光需要多才多艺,会弹各种乐器,三味线,十三弦古筝之类;而且一举一动都必须合乎艺妓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称之为艺妓。走路时不能慌慌张张,要不紧不慢,迈着碎花小步;每个艺妓都拥有一件或数件华贵无比的和服,这和服甚至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它不仅表明了艺妓的地位,某一方面还能决定你能取悦什么阶层的人。身为艺妓更需要掌握说话的艺术,在和客人交谈时,还必须展现自己的涵养,无论何种话题都要能应接自如,不至于冷场。原因无他,只因为自己是个艺妓。
每个艺妓都有自己的“成名路”。当艺妓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剧中的小百合则是因为父亲给病重的母亲看病,迫于无奈才将自己和姐姐卖给了田中,辗转奔波才来到了祗园,而自己的姐姐却没有被“妈妈”选上,被送到了另一个地方。这些也不是女主要成为一名“名艺妓”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当然是因为那个当初在栈桥旁替她买下一杯刨冰的人----会长。
奈何命运总是无情,当逃跑被发现,姐姐将自己独自扔下 ,父母双双去世,初桃的冷言冷语,“妈妈”的毒鞭......命运仿佛对“我”没有半点优待,直到遇见了会长。“只有成为举止得体,态度从容的艺妓,才有机会站在会长身边!”为了实现这一誓言,那洁白的手帕只能被锁进盒底,藏在心头。身为艺妓,注定不能对任何人有感情,那不符合身份。
长长的回廊,稚弱的身影,无尽的奔跑,这一生,不知她会否会为自己当初的选择而后悔.......
只是那如花的面颊,柔情似水的眼眸,笑起来是如此动人。
只一眼,就深深沦陷。
到了现代,艺妓在日本虽然仍是一种神圣的存在,却颇有落寞之势。培养一名艺妓的费用是很高的,使用的乐器,身穿的和服,涂抹的脂粉...都是需要花大价钱的。从十余岁开始,在五年之内掌握艺妓必备的“琴棋书画”,劳神费力不说,短时间内还得不到回报。这一切都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致。
身为艺妓,必须要恪守的一条准则就是“不能对任何人发生感情”。
在二战时期,因为艺妓的独特存在,对日本的战后重建起到了不可言说的作用。而影片中对这一事件也进行了如实反映,运用她们的高雅迷人气质,诠释东方神秘。折扇一把,舞尽繁华。
何为感情,就是珍存多年手帕一扬,前世尽忘,谈笑自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