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他们总是这么称呼大理。
离开大理的第四个月,我才真正明白了这个称呼的意义。
大理是,在那的时候觉得慵懒、颓废、甚至丧失斗志,可离开久了,那些洱海翻腾、苍山呼啸的日子又会像毒瘾一般勾着你。
大理纬度比较低,天亮得晚,10点起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晃悠悠上街上寻个早饭,小桌子小板凳呲溜两口热乎饵丝,早饭算是过去了。
回住处戴上新买的草帽墨镜,去街上租辆电动车,一拧油门就奔着洱海去了。那一望无际的蓝色水面啊,衬着几株枯木,柳条也软软地在风里招摇。
找个干净的草地,吹吹风,看看海,什么也不做便觉得很满足。晃悠到三四点,吃个午饭,要是累了可以再眯一会,或者就寻个咖啡馆,和老板吹吹牛,和老友叙叙旧。
晚上8点,大理的太阳还挂在天上呢,这时候你就可以寻个地方吃晚饭了,也不说多正儿八经的馆子,街头的烧烤摊,或者特色的石板烧,啤酒是少不了的。
四月的大理已经热的可以穿件单袖,啤酒串儿,这本该是夏日才能见的场景在这四季皆有,闹腾到十一二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大醉一场然后酣酣睡去,直至第二天再循环复始。
这里似乎永远不会变老,所有来这里的人眼里都会带着透彻的光,像是诗人说的那样:
“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我们向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颓废啊,永远是这里亘古的主题。
无数失意的、得意的、路过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所做的事也不过是晒晒太阳发发呆。之前我一直觉得,难道所有奔着理想国的人都是为了这份颓废嘛?
我一直不相信,但是直到我离开大理的四个月后,我想这个原本绝对否定的答案立马就变得肯定了。
是的,大理就是一个用来颓废的地方!所有的环境都要求你上进、努力,信了这套邪的人一个个都像杀红了眼的恶徒那样在社会撕咬,唯有深夜吧,那种一个人在灯火通明里晃荡的时刻,你才有时间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是有什么意义。
而大理,就是给那些迷途者暂忘一切的乌托邦吧,并不需要确切的解决办法,颓废是过程也是目的。
记得叶榆路上碰见的一个咖啡店老板,和我说:“感觉做生意不适合我,我真的不太会说话。”
我半开玩笑地揶揄,“那你还怎么赚钱?”
他一点没生气,孩子似地双手捧着杯子,笑呵呵地呡掉杯子最后的一点咖啡。
我看着他,圆圆的镜片碰在杯口,胡茬的印迹扎在侧脸,梳得油亮的辫子,末端翘成了一个短短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