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全文2163字 | 共需阅读6分钟
1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以前这是句玩笑话,不过现在却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事实。“前浪”们喜欢以老人家自居,倚老卖老,看不起年轻人。这些人有一种前朝遗老的风范,你只要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你身边就有这样的人,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人,有这种遗老思维,还活在过去,全然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以前,一个年轻人进到一个大公司,需要好好表现,端茶倒水可能是最基本的了,复印文件、跑腿买东西、开会做记录、给前辈拎包,做一些最最简单最没技术含量的事情,那些职场老司机们就开始耀武扬威、颐指气使。但现在不同了,从80后开始出现了另外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年轻人不再买老人家的帐,大批的年轻人开始频繁跳槽,不断地换工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有更多的年轻人毕业后压根不愿意上班,开始在体制外寻求发展。职场中的老人家们看不上,说这些年轻人没有前途,开始忧虑他们的未来。
其实,更该忧虑的反而是这些老人家们。他们在一个单位中呆久了,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喜欢上了稳定,适应了将就,没有了活力,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改变,因为他们只知道依附于一个单位,希望这个单位给他所需要的安全感。这在缓慢的社会节奏中是没问题的,但在如今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传统行业、传统企业是否能够继续存活都是一个问题,更不用说这些传统企业中的个体了,新技术、新工具三五年就可能全面淘汰一批人,“中年失业”将会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小结】老人家们该醒醒了!
2
可能是得益于互联网,现在是一个年轻人大量崛起的年代,大批的90后开始崭露头角,他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头脑比较灵活,眼界也比较开阔,学习能力、落地能力也非常强,他们完全没有包袱、没有顾忌,并且玩得非常精彩。
很多人有一种错觉,以为70后跟70后竞争、80后跟80后竞争,90后跟90后竞争,00后跟00后竞争,一代人跟一代人竞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游戏规则。这在以前可能是事实,但现在完全不是了,现在是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70后、80后得和90后、00后一起竞争,00后、90后一出校园或者没出校园就已经在很多方面折腾得小有成就了,他们或者在搞社群卖知识,或者玩直播,或者写字出书,或者玩虚拟货币,或者干脆就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生长出去,比如弹琴、画画、摄影、炒菜,都玩得有水平,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当新时代到来的时候,由于这些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很快成为弄潮儿,成为新物种。而那些因循守旧、感知不到变化的人,被迫被社会遗弃。
老司机们可能以为这是五年后、十年后甚至几十年以后才会出现的现象,可惜,未来已来,只是你还不知道罢了。这已经是当下的一个社会现实了。
【小结】当下已经属于90后、00后,除非你永远保持年轻,否则你的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3
马化腾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
老也是一种错啊。
小马哥说:
我近期观察各行业和互联网的结合,有很多人问潮流来了,知道该怎么变,但是好像做不到。因为有时候会跟自己的既得利益,或者说DNA不适应。
有时候,创新层出不穷,各行业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会冒出来。我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这是最大的担忧。虽然我们干这行,却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
包括微信,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一定要换。怎么样顺应潮流?是不是没事把自己品牌刷新一次。现在有时候要问小孩,测试一下,你们会喜欢吗,你们的小伙伴喜欢吗,比我们还看得准。
这段说虽然说的是公司,但是对于个人发展也是一样的。
以前是一个“前喻时代”,后辈向前辈学习;今后是“后喻时代”,前辈得向后辈学习,老人家得向小伙伴学习。如果你还放不下你的老脸,只能逐渐被趋势所打败。
【小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赶紧向小伙伴学习。
4
剽悍一只猫在一篇文章中曾引用古典老师的话提到:
近10年来有很多旧的技能和“职场经验”正在失效——10年前过来人的经验不再适合今天充满90后、职业无边界、创新爆炸的职场。用过去的技能树面对未来的世界,无异于刻舟求剑。
老方法已经玩不转新情况,要想紧跟趋势,我们必须不断杀死自己,不断诞生出新生。
我们看一个例子,诺基亚在功能机的时代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额,但是在智能机时代却轰然倒塌,虽然它之前已经发明了智能机,但是舍不得放弃既得的半壁江山,害怕自己的智能机冲击功能机市场,便把智能机废掉了。可惜,在废掉智能机之后诺基亚便被苹果干死了。与其说是苹果干死了诺基亚,不如说是诺基亚自己干死了自己。“创新者的窘境”告诉我们,诺基亚要想继续存活与发展,只有自己杀死自己,才有可能获得新生。所以,在得到上线以后,脱不花曾扬言说要将之前的罗辑思维干死。
固守存量没有用,要不断发现增量,所以未来不需要存量思维,要增量思维。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不要固守以前的自己,以前的那个专业,以前的那个岗位,赶紧走出来,成为一个古典老师所说的X型或∏型人才,精通多种能力并能够灵活组合。特别是对于一个职场老司机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掉对自己的所有定义,重新设计个人品牌。
【小结】唯有杀死自己,才有一线重生的希望。而且,杀一次可能还不够。
【参考图书信息】
书名:《创新者的窘境》
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译者:胡建桥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布置作业】
思考题:该如何杀死自己?又该如何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