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家是个小村庄,整个村人口不足300人,但之前修建的房子都是整齐的排列在一条线,整个村一共分成了两条线,路就从每户的门口经过。这样的建筑结构是那时的典型结构,几乎每个村庄都是这样修建,很多家的墙都是公用的,但却从来没有矛盾。外公家坐落在村头,那时进村都是土路,小木桥。外公家后门是一个土坡,土坡下面是一条水沟,日常生活用水和雨水都是通过这条沟流入其他河流。
由于外公家的房子是土、木、砖混合结构,房屋主体是土砖和红砖混用,楼中间用房梁和木板隔了一层,这样的结构也是当时的典型代表。房屋在入村路的中间,所以外公家白天的后门总是开着,方便进出。每次去到外公家,我们总是从后门进去,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是叮嘱我们必须走前门,说是过年的规矩。一进前面,房梁上的小篮子便会引入眼帘。小时候总是好奇篮子里面装有些什么秘密,可惜那会身高不够,也不敢贸然爬凳子去查看。但是每年过年我们去拜年的时候外公总是从里面拿出杀鸡所留的鸡肝、鸡菌给老爸,这可是贵宾才能享受的待遇,而鸡腿却是给我们三姐弟的厚爱。
除了过年外,小篮子也是一年四季的挂在房梁上,里面总是装有各种外公不舍得吃却毫不保留分给我们几个外甥吃。小时候每年的暑假都会在外公家住上一段时间,骑牛、放牛、采野果、挖野马蹄......这些都是留于心底最难忘、最开心的童年往事,而记忆最深刻是房梁上的小篮子,外公总是时不时的从里面拿各种小零食分给我们吃,所以每次嘴馋的时候我们几个眼睛就直勾勾的看着房梁上的小篮子,等着外公从里面掏出惊喜给我们,每次都能如愿以偿。后来物质丰富了,我们也慢慢长大了,暑假也不太常去外公家过了,但外婆说外公还是一如既往的往房梁的小篮子里放各种小零食等待着我们的望眼欲穿。可惜后来的我们不再那么期待小篮子的惊喜,且有很多时候并不那么给小篮子的零食足够的面子,每每这个时候总能感觉外公欢喜的眼神慢慢变得暗淡了。
如今,外公已离开我们多年,老房子的地基也由小舅修建成了小别墅,房梁上的小篮子早已不见了踪影,但每次踏入老房子的土地上都会想起房梁上的小篮子,那种对小篮子的好奇和期待感已多年未曾体会到过那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