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是个勤俭持家的能手,和老公结婚十年,先后抚一对儿女。
又在二线城市贷款买了两套房,如今又买了辆车,可谓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可只有她知道这些钱是如何存下来的,在同等收入下,她总可以比别人存下更多钱。
她买超市打折的蔬菜、水果和肉,衣服也是在换季打折时购买,虽然定居在美丽的江南,但却从不花钱旅游。
去过的地方都是免费景点,在兄弟姐妹看来她过分节俭。可当她一下子掏出50万付第二套房子的首付时,兄弟姐妹们顿时大跌眼镜。
与之相随的还有佩服和隐隐的不能明说的妒忌。
肖萍买车半年多了,这次回老家还不能上高速。她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带着两个孩子选择坐绿皮火车回老家。
她正要买票,谁知便宜车票卖完了,她只好选择动车,这一下子车票就花了四五百,让她心疼不已,暗暗在心中下决心,回去时一定提前买绿皮火车票。
她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父母和弟弟妹妹都住在一个小区,可是没有想象中的热闹。
她是老师有寒暑假,可兄妹们还得上班,爸妈还要出去赚点小钱。
刚开始大家都非常热情,挤在父母那一张小小的方桌上吃喝聊天,好不热闹。
白天大家都去忙工作,她只能和孩子待在家里。父母做饭也是家常便饭,有时就一个菜可能还是昨天晚上的剩菜。
父母甚至没有婆婆热情,可当婆顿顿几个菜时,她又觉得婆婆太浪费。
她节俭惯了,所以虽然弟弟和妹妹也住在这个小区,她也从未给孩子们买过什么。弟弟妹妹们也从未正式邀请这个多年未见的姐姐去家里吃过饭。
可长此以往弟媳看不下去了,每次大姑姐来都是住在自己家里,每次来都是两手空空。
孩子们期待着姑姑的到来,却从未看到姑姑给他们买过任何东西。孩子图的是热闹,可大人们往往心生不平。
弟媳想虽然没有正式请大姑姐吃过饭,但家庭便饭,早饭都是有的。慢慢的这种不能明说的怨气越积越大。
大姑姐一心回家,到家后却被冷落也深感失望。
弟弟弟妹觉得姐姐不懂人情世故,怨言很大。终于有一天弟弟趁媳妇不在家,一股脑的把心里话倒了出来。指责姐姐不会做人,害的自己被媳妇埋怨。
肖萍嘴上不说内心痛苦万分,最终给孩子买了衣服和一些零食,伤心离去决定以后不再回老家。
回家后她将此事和老公抱怨:“我是没给他们买东西,可是他们也没把我当客人呀。
那么多年来,我可没吃过他们一顿像样的饭,哪次不是都去爸妈那坐不下的小桌子上硬挤吃得饭?”
“我不懂人情世故,他们又懂吗?!”
老公安慰道:“萍,我们家有今天全是你勤俭节约得来的,我十分感激你。
但是,现在我们家情况好转了,弟弟妹妹们也没有我们的条件好,以前我们空手回去就罢了,现在可说不过去了。
况且咱们那个地方,都是姑姑给孩子买东西,你不买邻居都得说你。
依我看,咱们下次回去都备些礼物回去,毕竟咱们一年就回去一次。和那些离家近的闺女想比,咱们花费是少的了。”
其实当初肖萍一心只想在外扎根,为了节俭从未注意到这些,总觉得一家人可以谅解。
但转念一想,自己家的小姑子若每次都两手空空的来,自己也是有怨言的。
于是这年的暑假,她给每个人都备了些礼物。
回到家后,弟媳看到大姑姐的用心,觉得过意不去,特意请她出去吃饭,一家人和和美美。
其实我们常处理错了人际关系:
待朋友应如家人,使其感到宾至如归,亲切自然;
待家人应如朋友,保有距离,以待朋友之礼之,如此一切可解。
走亲访友莫空手,礼多人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