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累】
我不能造桥铺路,无力参与慈善事业,只能保有一颗温柔心,爱生活爱阅读,并教会我身边的人爱生活爱阅读,将其作为我对世界的回赠。
【行感悟】
多巴胺、内啡肽,这两个词是从李建华校长的精进打卡中看到。开始不太懂,囫囵吞枣看过文章后觉得有意义,就分享给儿子,告诉他我看不懂、弄不明白,让他看看后给我讲讲多巴胺和内啡肽(抱有意图而为)。他看过之后,颇有几分得意得地告诉我:
内啡肽和多巴胺都是人体内的两种激素,都能给人提供快乐。不同的是,多巴胺是一种奖励机制,也就是说你拿到了你想要的东西,比如吃好吃的、玩游戏,多巴胺就会分泌一下,奖励你快乐一下。这样的结果就是你下次还想要,久而久之就会成瘾,你也搞不清楚这是自己想要,还是你的身体在追求多巴胺想要。而内啡肽不是奖励机制,而是补偿机制。你做一件事,比如健身很痛苦,那身体就会分泌内啡肽,补偿一下让你产生快感,以便坚持下去,下一次再也不怕再做。(他解释的这些是李校长文章中阐述的)
我们俩就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哪些行为能够分泌多巴胺?哪些行为可以分泌内啡肽?打游戏,投入其中刺激有趣,多巴胺在分泌;写作业,费脑费神,写完后忽觉奋力“拼战”后颇有“打败”一大堆题的成就感,内啡肽在分泌。我又举例参加微课录制,六年级的课,不熟悉、没学生、不会录制……困难重重,但克服一个个困难,甚至熬通宵,最终录好时,听着自己的声音、看着录制的一个个环节,一种快乐的感觉涌入心头,这就是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亚于骑着战马驰骋疆场全获大胜。这是内啡肽的作用!
李校长在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快乐是有低级感与高级感之分,低级感快乐,容易让人成瘾,高级感快乐,容易给人成功。内啡肽和多巴胺同样能给人带来快乐,但是对人的成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作为人,如果你希望活出点高级感来,那么就多和内啡肽做朋友,少和多巴胺当邻居!
【修身】
{阅读}
读《给孩子上阅读课》至30页(共223页)
{自省}
拖延说明存有侥幸心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既然答应了,就要有计划地完成,这样的侥幸实不可取!
{感恩}
感恩孩子们在六周网课后依旧保持热情,积极努力!感恩更多家长愿意真诚地信任我、帮助我、支持我、认可我!
【发愿】
每一位学生都是美丽的不同,以慈善怀之;
每一位家长都是重要的链接,以友好处之;
每一个日子都是生命的美好,以真心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