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十二讲·兵势篇第一二段精解:战争力量的动态艺术
原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一、句读精译与逐层透析
第一段:
1.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白话:治理大军如同治理小部队般高效,关键在于军队的编制管理。
透析:此句强调组织架构是指挥体系的根基。薛国安将军阐释:"科学的层级划分与人员定额,使庞大军队成为有机整体。" 如秦军"什伍制"通过严密编制,实现全民皆兵。
2.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白话:指挥大兵团作战如小部队般灵活,依赖旗帜金鼓等指挥信号。
透析:薛国安指出:"形名系统是古代战场的神经网络。" 韩信暗度陈仓成功,正因汉军具备高效的指令传递能力。
3.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
白话:统帅大军遇敌而不败,核心在常规与非常规战法的运用。
透析:薛国安解析:"正兵稳守阵脚,奇兵出敌不意,二者互补形成不败根基。" 李世民虎牢关之战,以正兵牵制夏军主力,亲率奇兵直取窦建德。
4.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白话:军队进攻如石击卵,关键在于识别敌方薄弱处。
透析:薛国安强调:"虚实是奇正的靶心。毛泽东指挥反围剿,正是通过制造局部优势打击敌人弱点。"
第二段:
5.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白话:作战以正兵接敌,以奇兵制胜。
透析:薛国安精辟论述:"正兵是舞台,奇兵是主角。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先以右翼诱敌,再以中央精锐奇袭空虚高地。"
6.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四时是也。"
白话:善用奇兵者,其变化如天地般无穷尽。
透析:薛国安以诺曼底登陆为例:"盟军的战略欺骗组合变化万千,正是无穷如江河的现代演绎。"
7. "声不过五...不可胜尝也。"
白话:五音可谱无尽乐曲,五色能绘无限画卷,五味可调无数佳肴。
透析:薛国安类比道:"奇正如基础音符,统帅的艺术在于创新组合。韩信背水列阵,正是打破常规的奇正变奏。"
8. "战势不过奇正...孰能穷之?"
白话:战术无非奇正,但其变化永无穷尽。
透析:薛国安总结:"奇正相生是战争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游击战与运动战的转换,正是循环无端的鲜活体现。"
二、历史镜像:坎尼会战的奇正艺术
公元前216年坎尼会战,汉尼拔的战术完美诠释孙子思想:
1. 组织基础
- 汉尼拔合理配置多民族部队(分数)
- 复杂战场保持指令畅通(形名)
2. 奇正部署
- 中央高卢步兵佯退诱敌(正兵转奇招)
- 两翼北非精锐实施包抄(主奇兵)
- 外侧骑兵迂回敌后(次奇兵)
3. 虚实把握
- 洞察罗马军阵纵深过大之虚
- 在战场两翼形成绝对优势之实
4. 势能释放
- 三重奇正力量如巨石合围
- 八万罗马军如卵碎于铁砧
此役证明:精妙的奇正转换(中央诱敌由正转奇)与虚实把握(精准打击阵型弱点),可使弱势兵力爆发出毁灭性能量。
结语:动态造势的永恒法则
薛国安将军提炼的兵势精髓:
1. 组织是根基:编制与指挥系统支撑大军运作
2. 变化是灵魂:奇正组合如五音谱写出不朽战曲
3. 辩证是核心:奇正相生似四季轮回永无止境
4. 精准是命脉:以石击卵需找准最脆弱的落点
现代战争中:
- "分数"进化为模块化编组
- "形名"升级为全域信息系统
- "奇正"体现于跨域协同作战
- "虚实"聚焦体系关键节点
但核心未变:通过组织、信息、变化、精准四要素,在流动战场凝聚排山倒海之势。此乃《兵势篇》跨越两千五百年的将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