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的画皮
正衍堂
几年前一个坐井观天,大言不惭,自称讲透《孙子兵法》的不速之客横空出世。
其印刷品《华杉讲透孙子兵法》迅速流入坊间书肆和网上各个角落,饱受无数文盲和土豪的追捧。
不能否认此人在推广孙子,普及兵学上确实有所贡献。
然而其书断章取义,信口开河,千疮百孔,硬伤连连;
所论所述极大乖违原著语境和本意,
将体用兼赅,包罗万象的制胜体系,弄成面目全非,不知所云的心灵鸡汤。
其人其书实乃辱没孙子,自曝无知,误人子弟,流毒无穷。
澄清孙子本义,以正后学视听,专业弘传孙子兵学的正衍堂工作室当仁不让,责无旁贷;
老夫姑且牛刀小试,扒开《讲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画皮。
首先,华先生在治学孙子上基本功太差,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且备受野鸡注家的误导。
华先生坦言其书脱胎于《十一家注》,又综合郭化若注本,且尤其推崇杜牧之言,足见其根底浅薄,少见多怪。
古往今来,域外海内,注孙子兵法者多如牛毛,帝王将相,才子学人,犹如过江之鲫,而言之有物的名家经典亦有十数,但绝非都在孙星衍所整理的十一家之内。
做学问不要拿别人的头衔唬人,王阳明,张居正的注本,老夫尚且不放在眼里,你拿郭化若狐假虎威,何足道哉?
老夫先来给华杉先生普及个常识:在理论研究和实战应用上可观的注家有曹操,李筌,张预,施子美,赵本学,何守法,邓廷罗,山鹿素行,爱新觉罗·耆英,刘邦骥,滕冢邻,阎勤民,付朝等人;
英文语系国家的兵学研究虽出版物有数百之多,但尚属婴儿期,如同尔辈。
杜牧乃至郭化若之徒的注本,错处颇多,硬伤极大,废了孙子兵法一半以上的应用空间和实战价值(此论过于专业,老夫会另文详述);
现、当代注家诸如陈启天,李浴日,郭化若,钮先钟,吴如嵩,乃至李零,黄朴民,宫玉振,薛国安这些所谓专业人士,虽偶有发明,但其治学力有不逮,见地乏善可陈也。
华杉先生不能对这些注家纵观遍览,不能对原著逻辑明察秋毫,不对原著内容融会贯通,浅尝即止,就吹嘘讲透孙子,岂非哗众取宠,贻笑大方?
其次,华氏解读《孙子兵法》未能走出传统训义、原理和案例方法的俗套,不能从全书和诸篇中的结构入手研究,则不能对原著全面把握,又不能剖判精微也。
《孙子兵法》是阴阳学说在军事理论构建和实战指导 中的应用,有体有用,有经有权,全面覆盖且精妙糅合了组织管理和博弈对抗的所有要素和操作流程,并提供了常规和非常规的解决之道。
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结构巧夺天工,逻辑环环相扣,前后浑然一体,乃是领兵作战,克敌制胜的超级套路。与现代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操作流程如出一辙;但《孙子兵法》的高妙之处在于,将战争要素在管理流程和博弈对抗中实现了天衣无缝的融合,这是现代管理和竞争理论望尘莫及的。
例如:
《始计篇》论战略优势的评估,比较和塑造。
《作战篇》论战略硬件资源的准备。
《谋攻篇》论战略路径选择和软件准备。
《军形篇》论战略资源的时空部署。
《兵势篇》论战略实施。
鉴于孙子兵法有诸多不传之秘,老夫点到为止。恰如清初邓廷罗所说:“孙子一书,如同条,如共贯,原始要终,层次井井,十三篇如一篇,至一篇之中,节有旨,句有义,亦靡不纲举目张,主宾互见。”
故将《孙子兵法》归结为若干原理,原则,思想之类,乃是管中窥豹,不见泰山;若以案例注水,则更见浅陋;无奈华杉先生自云所谓的讲透,皆难脱窠臼也!155个案例,155个垃圾和累赘也!
《孙子兵法》的结构特性,令全书每一句话,在始计篇中有源,在后续诸篇有流;而且各篇又是阴阳经权对举的独特结构,研究书中任何一句话,需要将其置于本篇和十三篇整体框架之下去把握,才能深入理解,灵活应用。
例如华杉先生讲“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是你连孙子在原著所详细阐述的道的主体、客体的构成和特性,实现的方法和路径,如何应对敌方主道等问题尚未提及和弄清,何“透”之有?岂能实战?
最后,我们来看看孙子是如何惨遭错解误读,华杉先生是如何胡说八道的。
依据无他,援引和剖判孙子原著是也!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华杉先生那几个频频引用,津津乐道,强不知以为知的论点都错在何处,low在何方:
1、华杉原文:胜利,源于压倒性的优势。你一定要有压倒性的优势,你才能赢,你才能出手去打;如果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你就不要打。不能打怎么办?要么就等,要么就躲。诡道不重要,专注基本面。兵法就告诉你了,只有以大博小,没有以小博大。还有很多人抓住《孙子兵法》里的“兵者诡道也”,说兵法就是诡道。试想,有哪件事情是能够靠诡道成功的吗?
老夫扒皮:此典型的不学无术,信口开河,且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孙子兵法讲的是无论好牌烂牌,都能打好的方法;
而不是你华杉先生只讲好牌,不讲牌技的解读。
华氏此论源于始计篇中“兵众孰强,强而避之,实而备之;多算胜,少算不胜”;谋攻篇中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军形篇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军争篇“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华先生不知这些话在各篇之中各有语境,模型不同;
同时又过分强调了优势和实力,忽略了谋略和诡道;
更违反压倒性优势从来都是一定时空之内资源特定配置,都是相对而非绝对;
相对优势的获得,恰恰是因利而制权,有效运用诡道的的结果。
压倒性优势万能吗?实力万能吗?且看孙子怎么说:
《虚实篇》: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虚实篇》: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虚实篇》: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虚实篇》: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这句尤为重要!)
《军争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行军篇》: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九地篇》: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以上章句,孙子说了什么?孙子说压倒性优势也未必好用!
诡道不重要?谋略不重要?且看孙子怎么说:
《始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军争篇》:兵以诈立。
《九变篇》: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九地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力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以上章句,孙子说了什么?孙子说诡道是弱化对手优势的方法,是制造我方优势和胜利的行为,“此兵家之胜”,不重要吗?
华先生说诡道不重要,专注基本面,
老夫告诉你,诡道做的是打击对手基本面,弱化对手基本面,
你说重要不重要?
在孙子兵法中,实力和谋略同等重要,且互为阴阳表里。
总体优势固然需要追求,“经之以五事”就是要有效管理诸多要素,塑造绝对优势,做大做强自己,“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为战略优势的评估和对比。
然而这些都是战前静态处理,现实中又不可能万事俱备,且绝非应战的充分条件。
在战争中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尽管缺少绝对优势,但可以“因利而制权”,可以通过营造条件,弱化对手的战略要素(诡道),打乱对手的战略部署(军形诡道),阻止对手的战略实施(兵势诡道),从而创造相对的优势,扬长避短,避实击虚(虚实篇),争取战略先机(军争篇),及时战略调整(九变篇),从而克敌制胜。
诡道有十二种方法,忍耐,等待只是诡道弱敌的一种方法和特例,决非常态而万能。
何况即便是势均力敌,亦可“巧能成事”,“敌则能战之”是也!
我们来看《虚实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十比一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虚实之用和诡道之用,动态塑造出来的!
十比一的优势,是可以临时创造,不用躲,也不用等!
我们再来看《九地篇》: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这才是孙子所说的善战者,善于创造条件,善于创造机会,善于操控敌人,善于掌握主动权,而不是华杉先生所说的善于等待!
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以普鲁士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可有压倒性优势?
国共内战,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是以3万对抗国军12万,可有压倒性优势?
尽管长期总体处于完全弱势,但两位世界级名将每次战斗都能营造相对优势。那恰恰是通过一系列诡道致敌之术,暗合《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诸篇模型的综合应用,故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
2、华杉原文:“知己知彼”,关键在于知己,实际上我们的主要问题都是不知道自己,不是不知道别人。其实知道别人也未必有什么用,关键是不知道自己。做企业,一定要知道顾客的需求。知道顾客,你的问题就解决了;知道对手,反而会被对手的思维带走但是我们往往关心对手超过了关心顾客,我想这是人性的弱点,人往往不在意谁给他饭碗,他很在意谁抢他的饭碗。我们老是说市场变化,市场变化是怎么来的?不是消费者带来的,市场变化都是领先的企业带来的。
老夫扒皮:此论自相矛盾,驴唇不对马嘴,亦丧心病狂,令人发指之语。
市场变化是买方和供方共同作用和促成的好不好?
您说领军企业带来市场变化,难道不该关心领军企业吗?难道领军企业不是对手吗?
领军企业改变市场,不需要识别顾客需求,创造顾客价值吗?开玩笑吗?
顾客是什么?顾客相当于战争中所争夺的领土和资源,而产品服务则相当于武器。
商战不是和顾客打,而是和同行竞争如何获得顾客,出售产品和服务,赢取市场份额和利润。
你能想象肯德基不研究麦当劳,百事可乐不研究可口可乐,华为不研究苹果吗?开发相似产品,技术借鉴,功能抄袭,知识产权官司不断,营销渠道和价格大战,这些都是研究对手表现和行为,乐百氏脉动大卖之后,娃哈哈马上推出激活,不知彼,能玩下去吗?不知彼,想找死吗?你在开玩笑吗?
这不是人性的弱点,而是竞争的必要程序和领域。
知己知彼,既是“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评估胜算的基础;
更是有效资源部署、战略实施、扬长避短,避实击虚和战略调整的基础。
孙子极其重视知彼,重视敌情,
并在《虚实》《行军》《用间》三篇提出三套知彼知敌的方法。
《行军篇》云: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料敌不是知彼吗?知彼不重要吗?
《地形篇》云: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又云: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彼不重要吗?
此处知己知彼对胜算概率的影响,孙子说得清清楚楚,不是你华先生说的“知己不知彼的胜算不是50%,而是80%”,敢问你有何依据?是引经据典?是经验数据?还是信口雌黄?
《用间篇》云: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知敌之情能够成功出于众,知彼不重要吗?
《用间篇》云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知彼不重要吗?不重要孙子为什么要用“必”字?
没有知彼,何来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始计篇)
没有知彼,何来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谋攻篇)
没有知彼,何来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军形篇)
没有知彼,何来以碫投卵?(兵势篇)
没有知彼,何来避实而击虚?何来兵因敌而制胜?(虚实篇)
没有知彼,何来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军争篇)
没有知彼,何来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军争篇)
没有知彼,何来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穷寇勿迫?(军争篇)
没有知彼,何来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九变篇)
没有知彼,何来先夺其所爱?(九地篇)
没有知彼,何来攻其所不戒?(九地篇)
没有知彼,何来五火之变,以数守之?(火攻篇)
没有知彼,何来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间)
种种兵机之用,焉可舍知彼而成?
3、华杉原文: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 孙子兵法是反对百战百胜的。一定是一战而定,一战就解决问题。其实常胜将军都不是百战百胜的,因为你百战百胜的还在战,证明你那个胜的质量很低,都百战百胜了怎么还在打。要先胜后战,不能赢就不战。如果胜而不定,不能彻底的平定,也不能战。
老夫扒皮:自古知兵非好战。孙子确实讲战争“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更主张不战而胜。
但孙子反对百战百胜吗?非也!
孙子要是反对百战百胜,就不会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了。
孙子要是反对百战百胜,更不会写《孙子兵法》了。
说孙子反对百战百胜,是断章取义,读书不精!
我们来看原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
这里孙子是说百战百胜不是最高境界,不是最好结果;
最高境界,最好结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上兵伐谋”, 是“兵不钝而利可全”。
孙子提到百战百胜,只是一个比喻,在谋攻篇的语境里,孙子是说百战百胜非常好,是一种善的境界;但还比不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至善境界。
是说它好,只是不是最好,有明确反对百战百胜吗?没有!
一战而定可能是一厢情愿:
因为对手可能“先为不可胜”,
对手更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
对手可以令我方“虽众,可使无斗”,
对手可以做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更何况你一战而定,无论怎么定,
都是战,都是伐兵,对孙子而言,这是很low的境界。
孙子说的征伐境界排序是“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说的至善境界是“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孙子说的至善境界是“夫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则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孙子说的至善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钝而利可全”,
孙子说的至善境界不是一战而定,一战而定的境界最多排行老三!
4、华杉原文:“先胜后战”,兵法里提出了“先胜后战”,你一定要有胜算的你才能够战。先胜后战,不胜就不能战,就一定要等待。现在很多企业要转型,都是因为“焦虑”,老板一焦虑,就要有动作,企业的动作一定是会有成本的,你动作了不一定赢,相反你继续守在这里等着还能赢。
老夫扒皮:华氏此言出自《军形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同样又是断章取义,穿凿附会。
孙子所说先胜而后求战,语出《军形篇》;
语境主题是战略资源的部署,
部署的原则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同时又在本篇中言“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我们可以看出:孙子说的先胜是“先为不可胜”,是“不可胜者,守也”,是“立于不败之地”。
先胜是基于“守则有余,攻则不足”现实基础上的资源部署次序,是资源部署行动,
是资源按照先守后攻的顺序有效分配于防区和战地,而不是胜算评估。
赢需要一连串的行动和方法,
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形势,不同资源有不同的行动组合。
如果不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效部署,一味等待,
你把三军之众聚在一起,只评估胜算,
我告诉你,你的军事力量展开和使用会效率低下,
做不到避实击虚,完不成军争。
何况不动就没有成本吗?等待就不消沮士气吗?
老夫再告诉你,即便是等待,也不是傻等敌人出现纰漏,
而是等待自己的实施诡道发挥作用,有效弱敌,周期完成,令敌出现可胜之机,
咦?又回来了,你说诡道不重要,老夫告诉你诡道重要!
5、华杉原文:“不可胜在于己,可胜在于敌” 要成为不可战胜的,完全在于自己。而是否能够战胜敌人,完全在于敌人。所以讲这个就在于你的一切都在于你自己的修行,你赢也是你自己赢的,他败也是他自己败的。
老夫扒皮:此亦断章取义,信口开河,鸡汤馊味直冲霄汉也!
“不可胜在于己,可胜在于敌”出自《军形篇》,
上承“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下启“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是说立于不败之地的防守的主动权和行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是说战略资源攻守部署的特性,是为如何实施部署提供依据的表述,论述的是战略部署环节的现实课题和行动,而非一般泛泛之说,岂可断章取义?
5、华杉原文:“以正合、以奇(ji)胜”,而不是“以正合,以奇(qi)胜” 是奇数偶数的奇,又称余奇,就是多出来的部分,就是预备队,就是手里捏着还没打出去的牌,留到关键的时候,打出去,制胜。
人们老相信奇袭得胜,以少胜多,还是侥幸心理,老想使巧劲。孙子告诉你,兵法没有侥幸,弄巧必成拙,必须要按军事规律,按兵法套路来。”
老夫扒皮:首先,奇的读音,华先生说得确实对,常识而已,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过度渲染。
把正、奇理解成军事力量的划分,也对,比某地产思想家误把“奇”解释成非常规方法的要好得多。
尽管奇正古今注家众说纷纭,但你把“奇兵”解释成预备队就有点儿扯了吧?尽管陈启天也曾这么说过。
但老夫告诉你,预备队和奇兵不是一个层面的含义,预备队可以做奇兵用,也可以做正兵用,预备队也可以一部分做奇兵,一部分做正兵,到底做什么兵,由战场形势和敌情而定。
奇正的分别,《兵势篇》中如是说:
“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这是从功能方面作的定义,确实有些模糊,致使古今名将学者莫衷一是。
可是我们来考察本篇主题和内容,综合考察分数、形名、奇正、虚实这四个兵势的基础要素和环节,以及兵势的目标和归宿,则可获得答案。
华先生听好,
军科院、国防大、北大、人大的教授你们也坐稳,
曹操李筌的旁出后出注解未必就对;
郭化若乱七八糟的解释也不足为凭;
老夫今天依凭孙子原著,终结此一概念也:
首先兵势的最佳状态是“其势险,其节短”,即通过奇、正组合和积累在特定时空,针对特定对象,发挥出军事资源的的最大冲击力,战斗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正兵负责“必受敌”,“以正合”的功能,奇兵发挥“无败”,“胜”的功能;
(“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但胜从哪儿来?
我们来看兵势的最后要素和环节:“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同时《军形篇》云:“可胜者,攻也” 。
答案不言自明,避实击虚,攻敌取胜固然是虚实之用,
但我方击虚取胜的力量即为奇兵,“以奇胜”是也!
老夫此说,完全可以囊括且完爆曹、李诸贤的时、空后出之说也!
现实中就没有先出的奇兵,旁出的正兵吗?当然有!
故前贤之说的解释力和应用空间不足也!
另外,华先生,孙子兵法既有常规套路,又有非常规套路。
兵法没有侥幸,但不是没有弄巧!而且弄巧未必成拙!
何以见得?“诡道”即为弄巧,此弄巧乃是“兵家之胜”!
何以见得?“上兵伐谋”即为弄巧,此弄巧乃是“善之善者也”!
何以见得?“善动敌者,形之,予之”即为弄巧,此弄巧“敌必从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何以见得?“致人而不致于人”即为弄巧,此弄巧能 “为敌之司命”!
何以见得?“形人而我无形”即为弄巧,此弄巧“则我专而敌分”!
何以见得?“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即为弄巧,此弄巧乃“后人发,先人至”!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即为弄巧!
“治气,治心,治力,治变”即为弄巧!
“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即为弄巧!
“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即为弄巧!
“先夺其所爱”即为弄巧!
“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即为弄巧!
“静以幽,正以治,易其事,革其谋,易其居,迂其途”即为弄巧!
“顺详敌之意,并力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即为弄巧!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即为弄巧!
6、华杉原文:人才:智信仁勇严和廉明。《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智、信、仁、勇、严”,是企业领导可以对企业人才提出的非常好的标准。对这个体会我倒想讲对另外一个人的体会,就是曾国藩,他要带兵去打太平天国,但他一个书生从来没有打过仗,没有打过仗肯定没有智。信和仁也许有吧,勇也谈不上,手无缚鸡之力。他为什么能打呢?他在后来自己悟出了两个字:廉、明。廉,就是清廉公开。明,是要赏罚分明。
老夫扒皮:此乃东拉西扯,疯话连篇!
您是在讲《孙子兵法》?
还是在讲《水陆行军练兵志》?抑或《曾胡治兵》?跑题了吧?
孙子兵法直接论将之处那么多,本经尚未读通,何必顾左右而言他?
何况廉是不贪,明是明察,赏罚孰明是严和信的范畴,岂能混为一谈?
万法归一,没打过仗就没有智?
孙子兵法论述的领兵作战,克敌制胜的套路,
是和企业商战,政客做局,股市坐庄的套路一码事儿,哈哈,老夫好像说多了^_^
你说曾文正这种不世出的股肱之臣没有智,只靠廉明,是不是发昏?
老夫告诉你,孙子说将德有五,智信仁勇严;
岳飞不读兵书,但也说领兵智信仁勇严缺一不可;
曾国藩智信仁勇严五德一个也不缺;
而廉明只能作为为将五德的补充和发挥,不可成为替代!
孙子论述人才,岂止《始计篇》中智信仁勇严五德?
《九变篇》列举需要避免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的五种性格缺陷;
《地形篇》列举走、弛、陷、崩、乱、北的六种能力缺陷;
《行军篇》列举多种日常管理失范;
《九地篇》有静以幽,正以治的情商境界。
《用间篇》有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的素质要求。
7、华杉原文:《孙子兵法》教你打赢,首先是教你认输,最高的智慧在于接受失败,《孙子兵法》说:“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就是:“打不过就跑”。“人性的特点是要赢,但现实是很可能要输,要懂得认输。”一个伟大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因为一跑就跑了二万五千里,跑掉了,而且取得了最后胜利,就是红军长征。
老夫扒皮:兵法是有效利用资源,创造机会,争取主动,战胜对手的系统操作方法,不是望文生义,自欺欺人的心灵鸡汤。
《谋攻篇》“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那不是认输,而是“识众寡之用者胜”(谋攻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 (九变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九变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强而避之,卑而骄之” (始计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军形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立于不败之地” (军形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九变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虚实篇)
那不是认输,而是“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虚实篇)
红军长征虽是无奈之选,有溃逃之相,
亦为蒋公故意放水,兼并诸侯的设想和操盘,
但长征是认输吗?认输是甘为臣虏,缴械投降。
但事实很明显:长征是战略转移,战略调整,
是为了更图后举,卷土重来,不是认输好不好?
战争的目标为了屈人之兵,拔人之城,毁人之国,
最高境界是非战,非攻,非久,兵不顿而利可全。
游戏还没有开始就认输,那还打个屁?
比尔盖茨认输就没有微软;
乔布斯若是认输就没有苹果;
毛共认输就没有共和国;
好不好?
好了,老夫时间和精力有限,扒皮到此为止;
华杉先生扪心自问,你的《孙子兵法》是讲透了?还是讲歪了?
杰拉尔德·迈克尔森写了多部《孙子兵法》商战应用专著,译成七种语言,但垃圾还是垃圾;
陶汉章的《孙子兵法概论》译成英文,牛津教授诺曼·斯通作序,但垃圾还是垃圾;
加里·加格里亚迪以奇瑰的想象和生动的文笔,出版《孙子兵法》专著数十,但毫无见地,垃圾还是垃圾;
华杉先生连入门水准还不具备,就不要急着说讲透;
哗众取宠,欺世盗名,忽悠外行和土豪还马马虎虎,
但错解孙子,误导后学,
让后人以为孙子兵法不过尔尔,实乃罪莫大焉!
而且言过其实,总有麒麟腹下露马脚,被人拆穿西洋镜的一天。
有人或许会说老夫口出狂言,行文刻薄,非也!
老夫机缘巧合,发现《孙子兵法》结构密码,
闭关多年专注解码原著。
精读原著数百遍,手抄五十遍,
《孙子正衍》的文言文提纲录有三十万字;
又遍阅古今中西数百名家注本,其中绝无坊间之畅销读物;
故随便一个注本斤两几何,老夫一掂便知。
况且受老夫推崇景仰的注家大有人在,
耆英大人,阎勤民先生若能再世,老夫恨不得为其门下牛马走;
付朝先生的继承性研究亦有分量,方法对了一半,
虽偶有穿凿,应用价值欠奉,但还是贡献卓著的,老夫这里向付朝先生致敬!
吴、谢、苏数老数十年来文献整理工作贡献卓著,老夫亦感念承情也!
治学《孙子兵法》,需要力避训义、原理、案例、比较四大误区,
此皆浅尝辄止,歧路亡羊也;
坚持原著、演绎和实用三大导向;
以阴阳、流程两法解读原著,庶几无病矣。
世人若有意修习正宗孙子兵学的要义和精华,
有志在各种竞争领域无往不胜,可拜入正衍堂门下;
本堂主张研习《孙子兵法》应该回归原著,应用实战,
故以“正其本义,衍为时用”二句首字立为堂号;
然须满足老夫收徒的若干苛刻且矫情的标准,否则一概莫论!
好事之徒亦可关注老夫名为“正衍堂”的新浪微博,
此中亦有老夫另辟蹊径,独出机杼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