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来看看孙子是如何惨遭错解误读,华杉先生是如何胡说八道的。
依据无他,援引和剖判孙子原著是也!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华杉先生那几个频频引用,津津乐道,强不知以为知的论点都错在何处,low在何方:
1、华杉原文:胜利,源于压倒性的优势。你一定要有压倒性的优势,你才能赢,你才能出手去打;如果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你就不要打。不能打怎么办?要么就等,要么就躲。诡道不重要,专注基本面。兵法就告诉你了,只有以大博小,没有以小博大。还有很多人抓住《孙子兵法》里的“兵者诡道也”,说兵法就是诡道。试想,有哪件事情是能够靠诡道成功的吗?
老夫扒皮:此典型的不学无术,信口开河,且已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孙子兵法讲的是无论好牌烂牌,都能打好的方法;
而不是你华杉先生只讲好牌,不讲牌技的解读。
华氏此论源于始计篇中“兵众孰强,强而避之,实而备之;多算胜,少算不胜”;谋攻篇中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军形篇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军争篇“治气,治心,治力,治变”。
华先生不知这些话在各篇之中各有语境,模型不同;
同时又过分强调了优势和实力,忽略了谋略和诡道;
更违反压倒性优势从来都是一定时空之内资源特定配置,都是相对而非绝对;
相对优势的获得,恰恰是因利而制权,有效运用诡道的的结果。
压倒性优势万能吗?实力万能吗?且看孙子怎么说:
《虚实篇》: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虚实篇》: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虚实篇》: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虚实篇》: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这句尤为重要!)
《军争篇》: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行军篇》: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九地篇》: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以上章句,孙子说了什么?孙子说压倒性优势也未必好用!
诡道不重要?谋略不重要?且看孙子怎么说:
《始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军争篇》:兵以诈立。
《九变篇》: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九地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故为兵之事,在顺详敌之意,并力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以上章句,孙子说了什么?孙子说诡道是弱化对手优势的方法,是制造我方优势和胜利的行为,“此兵家之胜”,不重要吗?
华先生说诡道不重要,专注基本面,
老夫告诉你,诡道做的是打击对手基本面,弱化对手基本面,
你说重要不重要?
在孙子兵法中,实力和谋略同等重要,且互为阴阳表里。
总体优势固然需要追求,“经之以五事”就是要有效管理诸多要素,塑造绝对优势,做大做强自己,“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为战略优势的评估和对比。
然而这些都是战前静态处理,现实中又不可能万事俱备,且绝非应战的充分条件。
在战争中的不同阶段和环节,尽管缺少绝对优势,但可以“因利而制权”,可以通过营造条件,弱化对手的战略要素(诡道),打乱对手的战略部署(军形诡道),阻止对手的战略实施(兵势诡道),从而创造相对的优势,扬长避短,避实击虚(虚实篇),争取战略先机(军争篇),及时战略调整(九变篇),从而克敌制胜。
诡道有十二种方法,忍耐,等待只是诡道弱敌的一种方法和特例,决非常态而万能。
何况即便是势均力敌,亦可“巧能成事”,“敌则能战之”是也!
我们来看《虚实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十比一的优势,是可以通过虚实之用和诡道之用,动态塑造出来的!
十比一的优势,是可以临时创造,不用躲,也不用等!
我们再来看《九地篇》: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这才是孙子所说的善战者,善于创造条件,善于创造机会,善于操控敌人,善于掌握主动权,而不是华杉先生所说的善于等待!
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以普鲁士小国之力,独抗法、俄、奥三大强国,可有压倒性优势?
国共内战,粟裕苏中七战七捷,是以3万对抗国军12万,可有压倒性优势?
尽管长期总体处于完全弱势,但两位世界级名将每次战斗都能营造相对优势。那恰恰是通过一系列诡道致敌之术,暗合《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诸篇模型的综合应用,故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也!
删除文章
0 赞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