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长安说:你已经万事顺意了,那我就祝你万事胜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所有事情的结果会比你预想的要好一点点。
我的整个学生时代是八月长安的小说陪我一起度过的,振华三部曲中,我最钟意《最好的我们》。耿耿与我而言是相似的,我们的青春,是由早起晚睡和成堆的试卷习题而构成的,有时候甚至为了跑800米而痛苦,不敢递给父母的试卷以及数学课上求而不得的公式为我们的高中生活画上了一个并不完美的句号,这一段生活不及书本中刻画的那么疯狂耀眼,但拥有了皆是确幸,虽然那个时候我又笨又丑,但至少我可以在无聊的自习课上偷偷看完《红楼梦》和《哈姆雷特》,可以写好多好多的诗,可以不怕胖一小时之内吃掉两斤泡芙,可以熬夜打着手电筒追完新出的杂志刊物,可以三天不洗头依旧快快乐乐的走在阳光下面。长大真的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它让我看到了我流失的不仅仅是胶原蛋白和脂肪,还有那些不用犹豫的果敢和满怀期待的天真。
耿耿的一腔孤勇,能够为了男生弃文从理,她从来不是得天独厚的女孩子,美貌、才智、甚至勤奋这些东西在出生前就被上帝大打折扣,书中对于这个女孩儿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词语,不过多的藻饰,简单、大方、平淡无奇的像是自己一样。
那个人生阶段,是以考试分数作为一切衡量标准的唯一。哪里有什么人人头悬梁锥刺股,有的只是纠结郁闷和不甘才会拼命往前调整自己逼迫自己。
屡败屡战的毅力背后,不光拥有强大的心脏之外,也是余淮给了他信心和陪伴,余淮在我们的校园里,是无比耀眼的存在。一次考了高分的完美答卷、一个帅气的跳跃三分球、一种不断激励你向前的眼神,种种小事都会让我们的心跳慢半拍。坐在耿耿身边的余淮,他笔尖在教科书上慢慢划过的沙沙声,他无意识的哼唱的不知名的小曲儿,给你讲完题不自觉漏出的小虎牙还嘲笑你笨的那种干净真诚的少年气,透支了耿耿青春里的所有悸动,以至于后来出现再多人说的“我爱你”都黯然失色。
作者对书的简介言简意赅:同桌的你,没在一起。在十七八岁的年龄里,我们拥有的是肆意和单纯,这就是最好的我们。只是我们太过年轻,哪怕彼此都冲散了,却依旧道:只恨太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