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日,是立春的日子,也是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这让今年的立春有了特别的意义。
立春(Beginning of the Spring)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在每年2月的3、4或5日,而我国习惯上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因此,立春意味着一年的伊始。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先人通过农事活动的积累,结合地球围绕太阳的周年运动,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等,将一年的时间在黄道(从地球上看太阳一年走过的轨迹)中定出若干个点,每一个点叫一个节气。
节气最开始并没有二十四个,而是通过人们不断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为将黄道评价分为24份,于是形成了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又常被称为四季八节,是二十四节气的主干。
虽然二十四节气在农耕时代形成,并对农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二十四节气使用的是阳历日,并不是农历日。
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系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立春习俗
古人讲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立春包含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希望。
为了迎接立春的到来,人们会进行祭祀活动,民间也有很多习俗,连文人也不禁写诗作赋起来,宋之问、杨万里、张九龄、辛弃疾等诗词大家都有关于立春的作品流传下来。
以下摘取的部分: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这首诗中提到了祭祀活动,人们立春之日会到斋寺进行祭祀,迎接️五神(勾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这首词,提到了在立春时,民间戴春幡、喝黄柑腊酒、吃青韭的习俗:爱美的女子在立春时会把彩色的绸子剪成燕子、花朵、蝴蝶等形状,戴在头上,或者挂在树枝上;邻居之间相互赠送腊月时候用黄柑为原料酿造的美酒;家家户户吃着春饼和生菜。
“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菜一·五辛菜》中提到立春要吃“五辛菜”。
可见,不论是从仪式上、装扮上还是饮食上,古人对立春都相当重视,不过,对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来说,立春更像日历上的一个符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立春的民俗消失了,但它们已经被载入史册,不会被历史所遗忘。而古人留下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博大精深的内涵,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挖掘,使之在将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齐帆齐商学院12期28天写作特训营第8篇 1204字,累计9828字 【立春主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