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冬天一定要穿毛衣,没有什么喜不喜欢之类的。但始终不喜欢羽绒服,觉得臃肿、像面包——小时候一直把羽绒服叫做面包服来着。
初中因为哈利波特,一直穿了好几年的条纹毛衣。
高中毕业那年,满心希望自己能考到上海,觉得上海的冬天应该没那么冷,买了一件厚重的条绒外套,KAMA的,我妈还给我织了一件现在想想大概有十斤重的厚毛衣,完全没有给羽绒服留机会。
12年到了北京,被连绵不断的大雪吓到,哆哆嗦嗦地把地理课本上用来形容南极的酷寒、干燥、烈风送给了北京。可我再想去商场里买毛衣的时候,却发现毛衣的名字变成了针织衫——听起来就薄、不保暖,非常懊恼。好在当时的公司发了羽绒服,非常厚,但很轻,即使充满嫌弃也没有办法。穿上之后才发现原来羽绒服这么暖和,颠覆了我所有的偏见,那一个冬天我都没有再穿过别的外套。
13年过年的时候回青岛买了无印良品的长羽绒服,打折的,摸起来很舒服,然而工作又到了上海,想着应该也没那么冷,于是并没有把羽绒服带去上海。结果先是立刻买了羽绒背心,双十一又咬牙切齿地跟我老公各买了一件轻薄羽绒服。
前几年,我妈说要给我做件羊毛衫,听着就扎人得慌,所以我极力反对,但说了很多次拗不过,最后拿到手里的是一件极度老气、因为我后来胖了所以根本穿不上、但质量很好又厚的羊毛衫。这时距离我穿上一次毛衣已经过去很多很多年了。
因为经历过上海的寒冷,开始疯狂索取所有毛茸茸的东西,睡衣、睡袍、袜子、拖鞋、大衣、外套,必须全部毛茸茸才行,继而发现了摇粒绒、法兰绒、羊羔绒这些新词儿,在优衣库买了不少,包括毯子、围巾、帽子、手套,全部毛茸茸,但到这时候还是没有毛衣。
去年双十一前夕,忘了因为什么,忽然想起羊绒衫这个东西,冥冥之中觉得只有羊绒衫能拯救在上海的我,于是到恒源祥买了一件,虽然还是很老气,但轻薄、柔软、保暖还毛茸茸,又是一整个冬天没有脱下来。
明年又要去北京了,想着要早做准备,双十一在江南布衣买了条含羊毛76.6的裤子,今天已经拿到手,很重,像毛毡,但是版型不错——在江南布衣买的裤子从没出过问题。还在播买了一件含羊毛89的大衣,没有到货,无法想象它的重量,但是可以想象它的温暖。同时在三家店又买了三件羊绒衫。
对了,为了防风,还在北面买了摇粒绒外套,总觉得优衣库洗洗就变形了……
于是觉得还是先不把猫带去北京了吧_(:зゝ∠)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