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给朋友沈默打电话,得知她要停薪留职半年去学习管理。当时我异常吃惊,毕竟她在她们公司也算佼佼者,不管是能力还是学识。她只说,学习只需要态度,不需要理由。听她这么说,我第二天乖乖离开床,背着书包去图书馆。
记忆中,门当户对应该是婚姻里的专有名词,但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逐渐发现,它在友谊里同样重要。这种“门当户对”不仅是家庭背景的相似,更包括了经历,追求,思想等精神层面的共通。势均力敌,才能一起奔跑,棋逢对手,才有继续战下去的欲望。
六年级时,班主任为了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拿我和当时极好的玩伴L举例:你俩现在好得恨不得粘在一起,可若他日L考上大学,衣锦还乡,而你食不果腹,你们的友谊还能继续吗?你好意思对别人说你们是朋友吗?当时,自尊心极强的我,认为老师的问题是对我人格的侮辱,更是对我与L友谊的蔑视。
彼时的我,着实不堪一击,为此一个人躲在角落哭得不能自已。也在那个时候,我发誓,永远不要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很长时间里,努力与L并肩奔跑是我前进的动力。
结束小学课程后,因为学籍问题,我不得不去另一个地方求学,第二年,L也随父母去了A城。虽然几经努力,但还是没有找到L家的住址,与她也从此断了联系。
今年年前在超市与L意外相遇,久别重逢,相邀到咖啡馆聊聊。让我吃惊的是,曾经在题海里叱诧风云的学霸,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而她的经历也让我唏嘘不已。高中毕业她就放弃学业去打工,两年后听从父母安排结了婚。因为家里觉得女孩子始终是要嫁人的,读再多书也没用,所以早早给她物色了婆家。而曾经一直坚持没有文化的女人没有前途的她,居然没有反抗 ,用她的话说,当时就想“与其毕业工作熬成剩女等别人挑拣,不如趁自己年华正好早做打算。”
相聚的一个小时里她一直在数落生活的不如意:丈夫出轨,婆婆凶恶,孩子难缠……。言谈粗俗,动作豪放,惹得周围的人频频注目。此刻的她符合大部分全职家庭主妇形象,生活完全围绕丈夫孩子。每天关心的是丈夫是否会按时归家,会不会偷吃,孩子奶粉还有没有,身体是不是健康,晚上要给家人做什么菜。生活的压迫让她把自己的思想局限在柴米油盐里,再不复当年挥斥方遒时的意气风发。
分别时,我们都默契的没有要对方的联系方式。短暂的交流已经让我们明白,当年友谊再深厚,也填不平这些年来岁月划下的鸿沟。那么,相见不如怀念。
不论友情还是爱情,差距都是自卑滋生的温床。
晚上与闺密胖胖聊天时,不禁感慨,时间真的是把手术刀,轻挑缝合,一切就都面目全非。学医的她居然颇认真的说:“让一切面目全非的不是手术刀,是主刀医生,换言之,能控制并选择是否做出改变的是人,外界因素可能有干扰,但并不起决定作用。而当你选择做出改变时,就要有放弃某些东西的准备。此一时彼一时,不能与你当前状态匹配东西的注定只能被收藏,朋友也如此。”她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心情豁然开朗。
你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吸引与你脾性相近的朋友,毕竟有共同志趣,以后才能相投,否则话不投机半句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动物里狼都只和狈为奸,更何况是有思想,有意识的人类,所以不同阶层人群有不同的交际范围,也才有了“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曾听过一句话:是两个优秀的人在一起,而不是两人在一起才变得优秀。也就是说,你的学识,修养,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你的交友区间。富二代一般不会和穷孩子情深似海,学识渊博的人也不会与目不识丁者坐而论道。刘禹锡《陋室铭》里就曾专门提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记忆中,父亲总会对我说:你不要只会与能和你玩到一起的人交朋友,应该多接触和你经历兴趣不一样的人,这样才会成长。但我始终觉得,与自己没有共通之处的人交朋友固然能有不同收获,但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我们总不能透支自我去维持一段南辕北辙的友谊。鸡同鸭讲的沟通,实在称不上不融洽。故一直坚持自己的交友原则,不能愉快玩耍者,皆没有发展成为朋友的必要。
人生苦短,能得一知己足矣!有酒有肉,能有人陪你把酒言欢,夫复何求啊!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那个“门当户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