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以鱼,不如寻人以渔

文/徐小木           2016-12-30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刚刚看了新东方艾力老师写的《你一年的8760个小时》,比较印象深刻的一种思维就是他关于“优秀是一种习惯”的分析。

文章里面提到,很多人把亚里士多德老前辈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断章取义来理解,最终误以为优秀是一种习惯当作是基因的作用、觉得优秀是天生所具有的、甚至有的人用这句话来给自己的不优秀找借口!

我们之所以现在不优秀,未来也不会变优秀,纯粹是因为我们身上就没有流淌着优秀的血液,没有遗传成为优秀的人的基因。

而艾力老师在他的文章里特别更正了这种观点,或许这种观点的产生会让很多习惯替自己找借口的人无处藏身,但同时给想让自己变好的人拨开了重重迷雾。

而我认为无论是作为一个老师,或者作为一个写作者,正如俞敏洪老师写给艾力老师的这段话:

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风光无限的时候,艾力身上体现出了真正的社会责任感,不只关注自身,还将相当多的精力投向如何帮助他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不仅仅体现于名校、财富和社会地位,真正的成功,是点亮更多人的人生。

正如他所说,真正的成功,是点亮更多人的人生。

同样,古代的先辈们也留给我们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要想点亮别人的前提就是先照亮自己。

我们知道,一个人努力奋斗的路上,自然是少不了别人的帮助,那么问题来来,如何向别人请教或者学习,也的确是门学问!

古人们常常教诲大家,“受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主要就是告诫那些古道热肠的仁人志士,帮助别人切莫不可用错了方法,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然而,时代在变化,我们生活的节奏乃至每个人的思维习惯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认为,在如此快节奏的时代里,永远都不要等着别人来授你以渔,更有甚者还痴心妄想等着别人赠己以鱼。

但凡是想改善自己的处境,让自己蜕变的更好的人,他们绝对不会坐以待毙,等着别人登门拜访,想要变好的人,更应该做的就是主动出击!

另外我想提醒大家的就是主动出击切勿不可仅仅是“寻人以鱼”,重点之处在于“寻人以渔”。重中之重是要具体到自己的行动中。

我很喜欢的作家前辈韩寒告诫过大家,"即使听过那么多的道理,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所有的方法,秘诀,经验。归根结底就只有两个字:行动。

如果你不知道丰富自己的思想需要读哪些书?那么立刻马上去看看前辈们读过哪些书,然后找出适合自己的,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读就好。

如果学习,工作,生活中别人会的某些技能,而你没有掌握或者不会不懂,那么虚心请教,并且自己多多琢磨,不要总是把过程推给别人,除了留一句尴尬的"我不会"凝结在空气中。

在我看来,那些总是嘴里说着"我不会"的人,比那些经常说"我错了"的人,更加懦弱,更加卑微。

即使"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没有一条路是直线型的通向光明,所以年轻人要学会“不耻下问”。并且要懂得“寻人以渔”而不是“寻人以鱼”。

人人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的一半”,同样的“正确的方法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