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春节来临前,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新型冠状病毒在前期没有得到有效重视的情况下,蔓延全国,西安自然也没能幸免。自2020年1月23日起,西安市辖区范围内的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开始闭馆,同时旅游景区停止运营,各类文化演出活动全部暂停。
今年是西安将“西安年·最中国”改为“中国年·看西安”的第一年,政府及各大景区都卯足了劲,准备将这一品牌推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宣传、营销、产品全部到位,夜景装置更迭创新、景区活动丰富升级,投入已经产生,可惜回报全部为零,春节热门旅游城市迎来了史上最冷清的春节旅游季。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是2003年SARS的近亲,同样的传染性极强,具有人传人的传播特征。从防控疫情的层面,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一切可能的人与人的接触,更杜绝大规模的人员聚集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但这对于旅游业来说,就是切断了所有客源,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从2003年非典的经验看,疫情的发展与旅游业的恢复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统计,2003年非典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时间约1年,爆发期的4月-6月也是对旅游业影响的高峰期,期间,全国入境旅游收入下降79.08%,国内旅游收入下降51.82%。7月-9月是疫情衰退期,旅游业进入恢复期,期间,入境旅游收入恢复到同期的43.06%,国内旅游收入恢复到同期117.7%。疫情发生后1年影响才基本消除,整个过程中一批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被淘汰。
非典过后,政府及行业各界用尽全力促使行业复苏,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开源节流,想必这也一定会是本次疫情后旅游行业的必经之路。根据SIR模型预测,本次疫情可能还要延续三个月以上的时间,在身处疫情还需几个月的时间里,西安的旅游是不是只能坐等疫情退去?是否可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
在政策层面
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西安的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为城市及周边地区解决了大量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在这样重大的灾难面前很难生存,如果不进行干预,必然会有一批年轻的旅游企业倒下。因此要想降低行业失业率、稳定就业、保持行业活力,就需要对中小企业进行有效的扶持,例如设立相应的企业扶持基金,帮企业度过难关。
在产业产品层面
优化结构,丰富内容,提升服务
漫长的疫情期是旅游业短暂的寒冬,积极地存蓄能量才能更好地迎接新生,这是一个完美的复盘时机。市内旅游相关产业是否链条完整?当疫情结束,经济报复性反弹时,旅游容载量是否可以满足?疫情结束后,游客所需要的旅游产品是否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当疫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依赖互联网时,旅游产业的智慧化服务是否应该升级优化?从业人员的技能训练及业务培训是否需要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集中有效的开展?疫情期间,实体景区无法营业,线上景区或虚拟博物馆等方式具有较大空间,内容与硬件的支撑是否需要不断精进……疫情防控期间是旅游产业绝佳的思考时期与能力存续时期,只有把握机会,才能在恢复期占据优势。
在市场层面
发现新市场,开拓新市场
疫情在重塑人们的消费观、生命观及价值观,例如健康意识的觉醒、社交方式的改变、饮食品质的升级、体育运动的关注等,这就意味着消费倾向会出现新的侧重方向,有新的市场机遇需要我们抓住。为迎合市场需求,西安旅游应该在康养医疗、疗养度假等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旅游方向进行充足的准备或寻求有效的合作。
从市场份额来看,疫情过后必是一场厮杀。如何在市场全面复苏的时候抢占更大份额,是需要在前期进行消费刺激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线上博物馆、线上景区、线上展览等方面入手,是疫情期间可以选择的一种消费者培养模式,用线上内容吸引了流量,就有可能转化为日后的线下消费。
从企业层面
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应对
由一个个旅游企业组成的旅游行业,是一个不断更迭、结构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样的危机时期,如何成功存活,更大程度上是需要企业发挥自身能动性。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总结过去、如何积极创新、如何打造内容、如何开源节流、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发现商机、如何强化优势…等等都是每天摆在各旅游企业面前的难题,必定是无法逃避,那就需要全力应对,毕竟只有坚持活下来,未来才有可能分得一杯羹。
疫情的发展还是一团迷雾,但是各方专家都在用专业与敬业,不断的增强着大众的信心,告诉我们这场仗可以赢,也必须赢。所以春暖花开就在前面,西安旅游也应该信心百倍,做好万分的准备,迎接全新的旅游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