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离
西晋末年,匈奴大举入华,于纷乱之际建赵国。石凉出身于草莽,以一骑一人之功声名鹊起,功成名就之时,如彗星消逝倏然而已。
据传,石凉于战事明朗之时向单于请辞,单于爱才心切,言辞恳切之下望石凉能留下共享荣华,石凉无心此时事,单于便赐与牛羊后任他离去。后赵之史甚短,未留石凉之名。
石凉之坐骑是为汗血宝马,出生之地或曰大宛或曰月氏。此良驹于战场奔袭来去如风,又石凉膂力天生,野战之下所向披靡。
此马龙骨铮铮,红鬃似血,马嘶似雷,蹄大似碗,豹眼虎额,追电逐风,俊逸天生不似人间之物。石凉遂取风雷二字以彰其神骏,又因驳为异兽,遂将其唤作风雷驳。
石凉初得此马,其不过是瘦马弱驹,无意之下现食肉之癖,石凉遂以肉投之,自此风雷驳三餐非肉不食,彘羊牛皆可,百无禁忌。风雷驳自食肉起,身量与日俱增,脚力与日俱长,虽一日长途奔袭不见力竭,长嘶不已反更见畅快。
风雷驳二次踏于荒寒草原之上,鼻息渐弱,低嘶更沉,天高原袤,人马俱小,苍凉之感不限于人也。
石凉知其志,战场于它为驰骋之所,之于己身,朝堂乃功名之地,可世间战场多为泥淖,多的是有进无出。朝堂内外不说权力倾轧,势力角逐,便是一政权是否旷日持久都作两说,沾之动辄便是尸骨无存。在这一隅苦寒之地,一生自由胜过短暂荣华。
石凉手下掌有大批牛羊,他自然无心管辖琐事,便于手下奴隶中选一聪明伶俐之人,提为羊倌。
羊倌原系此处,管理牛羊甚有心得,可谓井井有条。三十年来,牛羊繁衍生息,石凉却从满头乌发熬至鬓白,他笃信己身已安于平静之日。岂不知天下英雄,热血天生,虽处于荒寒之地、净流之中,不改其热。
石凉闻得赵国之势岌岌可危,心念浮动遂再有投军之意,石凉心想此一去便是有去无回,不忍心风雷驳随己身往九死之地,便将风雷驳赠于羊倌,托他好生照料,将手下一干奴隶解散,还他自由之身,把牛羊多分配于羊倌,落得孑然一身,以草芥之身投身战场。之后与后赵短短几十年的政权湮没于历史洪流,当然这是后话。
风雷驳嘶鸣三天以感石凉之恩,羊倌见风雷驳日夜嘶鸣不食不喝,心念人为万物之灵长,对于人死灯灭尚不过一时之痛,宝马虽通灵,日久必忘昔日主人之恩,遂更加细心照料,以顶尖草料饲之,盼它能回复往日之神骏,再侍新主。马食肉有悖常理,羊倌虽得石凉嘱托,怎能放于心上。
羊倌出身鄙陋,计较一厘一毫之得失,自石凉手中得牛羊,每日日落必点清数目,连日点数,秋毫无错。是日再行点数,却少一只,羊倌猜疑,苦寒之地,荒原瘦狼尤为凶狠,羊必被狼所害。于是连夜加固羊圈,无果。翌日又少一只,后日再少一只,羊倌心慌,于第四日晚,藏身于羊圈一侧,暗中窥探羊无故丧失之根究。
是夜,天月皎洁,羊圈之所一览无余,羊倌心底暗喜,天助我也,便瞪眼似灯不敢放松。至于后夜,羊倌倦怠,稍稍假寐,忽闻羊圈处有细微动静,于是振作精神、倏忽间困意尽去。
羊倌心底微凛,只见暗处跳出一高大之物,非狼所比,长颈深入羊圈,羊未发出声响,只是颈中迸出鲜血,随后便被拖出。借着月光,羊倌一看食羊之物不是那风雷驳又是何物。
翌日侵晨,羊倌将马栓于马厩,以鞭杖加之,不消片刻,风雷驳便血肉模糊。羊倌心想食草之物食肉,必为妖孽,当下便有杀之之意,却感念石凉之恩,杀意未笃。
夜晚羊倌已睡熟,梦中忽感颈上湿凉,睁眼见马吻加于自身脖颈,大惊之下侧身翻下床铺。其时荒原之上盗匪横生,农户佃户多将刀剑藏于床铺之下,羊倌顺手抽出长刀。
羊倌持刀而立,心下稍安,心想这马非自己所能驾驭,必是怨恨自己鞭笞之刑,趁己熟睡之际前来加害,于是一刀挥至马颈,风雷驳却不闪不避,任由刀锋加身,颈血迸出三尺,倒地四肢抽搐而亡。
羊倌心想,我好生待它,它却反加害于我。真个忘你千般好,只记一时仇。果然动物之阴毒,不可不妨。
在之后几年某日,羊倌无意之间于酒馆听闻赵国之役之细节,心头有感,石凉应于彼时所殁,羊倌忽忆风雷驳死亡之时。羊倌细细计算,距战事落定到风雷驳死亡不过一刻,大以为奇。
笔者按,垓下之战中,霸王不忍乌骓宝马赴死,遂命小卒牵马渡江。那马咆哮跳跃,回顾霸王,恋恋不欲上船,霸王见马留连不舍,遂涕泣不能言。众军士揽辔牵马上船,那马长嘶数声,望大江波心一跃,不知所往。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语资》:"秦叔宝所乘马号忽雷驳,常饮以酒,每于月中试,能竖越三领黑毡。及胡公卒,嘶鸣不食而死。"
可见马于人之情谊不可言说。
《山海经》言,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食肉之马,古往今来,未言无之。人多以怪癖加以马身以彰其不凡,食肉嗜酒云云,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文中人马俱为笔者杜撰,只是人之史马之史如烟浩渺,一人一马如文所述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