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三年级了,昨天回家很沮丧,说课间和同学打起来了,同学对自己是又踢又打,胳膊也划拉破了,脸上脑袋上也挨了拳头了,可自己几乎就没还上手,净挨打了。
妈妈看着“斗败”的儿子,看着儿子胳膊上的“累累伤痕”,心很痛:主流教育都说打架不好,可挨打是不是更不好呢?“互殴”的时候连点儿自卫能力都没有,是不是更糟糕呢?
令妈妈更头疼的是,也反复跟孩子说过,挨打的时候是可以还手的,一定要还手的,可孩子就是做不到。
妈妈真是又急又气。
打架是个技术活,而且需要很好的心理素质。更准确的说,敢打敢拼的心理素质在打架过程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
我从小不会打架,也没打过架,除了被校外小混混抢过两次钱之外(当时给吓坏了),也没挨过什么欺负。用葛优在《非诚勿扰》里的台词来形容就是:不算老实但天生胆小,杀人不犯法我也下不去手。
大学的时候倒是有了一次打群架的机会,那是和当地学生起了冲突,为了抢篮球场我们几个把人家打了一顿(我碍于面子就踢了一脚,不会打也不敢打),怕人家来报复,在一个同学的提议下就去市场一人买了一把香港《古惑仔》电影里的那种砍刀。拿着砍刀我就想,就算真打起来,我也不敢砍,没那胆儿。为了面子不好意思不买而已。现在想起来,我估计所有人都和我一样,都是买把刀给自己壮胆。现实没给我检验自己胆量或者认怂的机会,是那小子怂了,没来。
你看那些战争影片,一个士兵日常训练的再好,初上战场也还是会紧张退缩,甚至趴在战壕里动弹不得,只有经历了战火的历练,见过了鲜血与死亡,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打架的本事只有在打架中才能学会,强悍的心理素质更是只能在实战中去锻炼,不可能凭父母“和平”时期的几句安慰、鼓励的话就凭空具备。
但在当今这个文明的社会,即使是孩子,打架的机会也很稀少了,我们是不可能为了打架去打架的,那怎么办?这就要抓问题的本质了,打架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烈度极高的身体对抗。找到了本质,就可以寻找替代性的训练方法了。要锻炼这种对抗的本事,从事烈度低一点的对抗性运动是很好的途径。散打、拳击、柔道、摔跤,这些本身就具有打架性质的运动就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家长不喜欢这些看起来有些“血腥”的、不绅士的项目,那还可以退而求其次,足球、篮球、击剑等这些从开始训练就必须模拟实战的运动也可以。
打架确实不好,这个不用“主流教育”提倡,法律在那里摆着呢。但问题是,小孩子之间的“打架”和法律上的“打架”是一回事吗?打架这种极端的身体对抗背后隐含的对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屈不挠、敢打敢拼的竞争精神是不是也不好呢?
电影《钱学森》里有一段对话,发生在钱学森先生劝说他的老同学参加原子弹的研制。
友来:学森,你知道的,现在全世界有良心的科学家都在制止它,我绝不会去研制这种毁绝性的武器。
钱学森平静的看着他的老朋友,平静的说:友来,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
友来很矛盾,站起来徘徊:你得给我一点时间考虑。
钱学森没有考虑,脱口而出: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你也说过。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但是我认为这是对抗侵略的准备。手上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钱学森和那个时代的科学家一样,都是书生,但他们都是有血气的书生。
一个孩子,“互殴”的时候连点儿自卫能力都没有,确实是很糟糕的。我估计,这样的男孩子长大了,结婚了,还会受媳妇的欺负呢。
有什么疑惑尽管问
我们是陪伴孩子成长的同路人
关注同名(蓬勃育儿社)微信公众号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