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很多工作“陷阱”,小心驶得万年船,可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掉进“大坑”。虽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是未雨绸缪,尽早防范,减少甚至避免进“坑”.
今天结合自身经验,列举职场新人常入的三个“大坑”,希望大家引以为戒,警醒自己,有备无患。
总结来说,这三个“坑”可用9个字概括,分别是
不确定
想当然
别人说
1、不确定。
这里的不确定,简单来说,就是领导或是同事安排给你的事情,你不确定到底该怎么做。作为职场新人,对业务不熟练,甚至完全不懂,这很正常,除了平时察言观色,多请教别人之外,让领导和同事了解你能做哪些工作也很重要,这种“了解”不是你觉得你能做的,而是要让周围的人认可你的做法。
一般来说,领导和同事安排给新人做的事,都是比较简单易懂,认为你可以胜任的;或是略有难度,通过讲解或演示,你能掌握的。因此,你要正确传达给他们,你当前的工作能力,不高估,不夸大,不推诿,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所以,不要因为面子问题,接下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务,已经交代给你的工作,如果第一次做,一定要多问,多反馈,不要因为问得次数多,怕麻烦到别人,就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去做。否则,出了问题,还得别人帮你收拾“烂摊子”更招人烦。
举个自己的例子,在刚刚入职的时候,同事交代给我,对照表格去预约订单,把所有步骤都演示一遍之后,我开始自己操作。其中有些预约订单号是多于表格中信息的,而在我不确定的情况下,没有问同事多余订单的原因,自以为是的忽略掉了它们。
结果是,当期少送了一批货,造成了不小的运费损失。
2、想当然。
这点往往和第一点,不确定联系在一块,其实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自己就是在想当然的去做一些事,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而在自己没经验的时候,想当然的“脑补”整个过程,把“我以为”挂在嘴边,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与人沟通,最怕的就是目标一致,却彼此想法不同,其结果必然南辕北辙。
因此,在一开始就不要想当然的去认为别人和自己所想的是一致的,哪怕对方已经简单描述出来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沟通出来的结果一条条列出来,认真核对,达到双方所想所做一致才能开始。
再举个自己的例子,在一次小型对外活动中,由我来与主办方对接,在活动开始前,主办方联系我,有没有可展示的产品,我征询领导意见,领导问道,活动结束后展示品能不能拿回来,我想当然的认为“展示”就是“展示”,应该可以拿回来。
于是领导同意并选定了几款产品,由我拿去展示,而当活动开始,我发现大部分展品都被主办方拿去作为抽奖环节的奖品,并且已经公之于众,在大屏幕滚动播放,当时的我面红耳赤,希望能有补救措施。
然而,为了公司形象,我没有选择和主办方交涉,只得以拿错了为借口,只把其中一款展品要了回去,提心吊胆的汇报给领导,虽然领导嘴上没说什么,可那几天,我选择主动留下来加班,希望能弥补些什么。
3、别人说。
这点是职场大忌,虽然道听途说,确实能打听到各种消息,从中可以获取到公司很多内部信息,但由于先入为主的印象太过深刻,即使那些信息是添油加醋的,你后来也很难改观第一印象,尤其是对一个人评价。
所以,兼听则明,每个人口中的自己都不尽相同,更何况是别人口中的别人呢。选择性的相信或者忽略别人说的话,就事论事,客观的评价,才是应该被记住的。而当同事们都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你经常沉默不语,久而久之,可能会被认为不合群,或者是领导派来的“间谍”。那么,当别人都在谈论的时候。
最好的做法是,如果是公司之外的事,比如娱乐八卦,时事热点,你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有趣经历,但当涉及公司内部的小道消息,或者某个同事、领导的私事,请尽量保持克制,笑而不语可能会更好。
还是自己的例子,之前因为我需要和某个平台的运营做活动对接,而平日里,同事们对那个运营颇有微辞,说她经常提各种无理要求,并且反复无常。这种别人口中评价,很难让我形成好的第一印象。因此在她提出几个不是很明确要求之后,我就开始对她置之不理,进而和她发生争吵,最后不欢而散。
可是后来,我发现她并不是其他同事描述的那么不堪,是我把别人对她的不满叠加进了自己的印象之中,反影响了我和她的工作沟通。
最后,总结一下,职场新人常见的三个“大坑”的解决方法
不确定:
多问多反馈,修正到确定为止
想当然:
反复征询,认真核对,所想所做保持一致
别人说:
笑而不语,就事论事,兼听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