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孩子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这个话题如果说开,估计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其中最艰难的,大概是孩子生病的时候了。尤其当孩子还小时,孩子遭罪,父母也是身心俱疲。
孩子每次生病,我都会想起她两个半月大的那次咳嗽经历。因为当时作为新手妈妈,我触动很大,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感任重道远。
那次,一开始孩子咳得并不严重,一天五六次,每次两三声。我在网络上搜索,看了很多医生的建议,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没有影响到精神状态,可以在家先观察。
观察了五天,一直没见好,然后就近去了社区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没大问题,但还是给开了猴枣散、小儿止咳糖浆和八宝惊风散。这么多药拿在手里,我心里犯愁了:孩子还这么小,竟然要吃这么多药?但是孩子咳得越来越严重,我没别的选择。
吃了两天药,没见效果。这已经是孩子咳嗽第七天,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孩子刚满两个半月。
就在那个时候,收到网络上购买的德国小绿叶沐舒坦,妈妈群里推荐的,说副作用比较小。跟医生确认可以吃后,停了其它药,只吃这个。
又过了三天,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宝宝略有好转,期间还去了一次医院复查。
第十一天,咳嗽似乎突然加重了,咳得越来越频繁,几乎不到一个小时就要咳一次,还引起两次吐奶。我急坏了,当即就去了来自台湾的长庚医院,预约了一个台湾医生看病。
结果医生告诉我们:把所有的药都停了,这是宝宝肠胃没有发育好引起的,睡觉的时候把她上半身抬高,注意观察就好。我们觉得特别不可思议,可最后还是照做了。
不知道是真的不用吃药,还是咳嗽的病理周期结束了,接下来三天,孩子真的咳得越来越少。到第十五天,只是夜里睡觉的时候偶尔咳一两声。至此,持续整整半个月的虐心过程才算结束。
仔细回想,我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得当、不正确,它给予了我非常深刻的警醒,纠正了我之前一些先入为主,或者说想当然的错误观念,也让我之后对孩子生病,有了个相对正确而从容的应对方式。
首先,家长的经验很重要。
如果你是新手父母,建议还是第一时间选择请教专业医生。刚开始病症或许不明显,但是你不懂,自己在家里瞎琢磨,做思想斗争,犹豫到底去不去医院,真的还不如直接跑一趟,去问清楚,也免得耽误病情。
就像我前五天在家自行观察的时候,心里七上八下,根本没法儿平静。跟孩子爸爸讨论的时候都是带着哭腔的:“我们是不是太冒险太胆大了?!”如此纠结,真的还不如直接去医院问医生,又快又准,也给自己买个定心丸。
如果你具备了一定的经验,那么前期在家观察是有好处的:一来避免到医院后的交叉感染;二来一生病就去医院,因为时间短,能提供给医生的病状比较有限,医生未必可以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进而给到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导。
其次,了解用药常识。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在家里准备一些常用药,其中有些还可能是国外的。但是我想说,在对孩子的病情没有办法判断得那么准确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在听取医生专业建议前,不赞成自行给孩子用药。如果医生说这个药可以吃,那时你再决定是不是从医院购买、吃还是不吃这些问题。
如果吃家里自备的药,你必须完全清楚这款药的用法用量,特别是那些从海外购买的。
我当时虽然大概看得懂德国沐舒坦的说明书,可给孩子吃的时候,还是提心吊胆,生怕有哪些地方看漏或者看错了。
而且我相信,很多家长购买国外药物,除了对国内药物安全性的质疑,更多的只是跟风。看大家都买,我也不能落下,好像不买对孩子的爱就浅了一样。然后买回来看不懂,到处查到处问,关键还不一定对症下药,到头来只能事倍功半、甚至耽误病情。
再次,对网络资料要学会判断。
如今很多人,身体但凡有点不适,就会在网络上找对应资料。输入症状,然后看吃什么药,直接上药店买。这种行为,有一个很形象的名称,叫做“网络病”。
查资料可以,但是切忌随便对号入座,尤其是对孩子,因为情况有个体差异,得具体分析。如果真的有效,帮助了你,那固然好,可是万一情况不同耽误了呢?这可开不起玩笑。
如果真的要查,建议直接关注几个比较权威可信的医生。举个例子,很多明星妈妈们关注的崔玉涛医生,还有曾经跟崔玉涛同事的冀连梅药剂师,他们都有很丰富很科学的育儿理念和经验。这样的关注几个就好,多了,还得花时间去处理和判断。
最后,家长们一定要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应对周遭的“好心人”。当时孩子生病,我在网上做功课,是有了解到“咳嗽不会出肺炎,但是肺炎会引起咳嗽”的,可是当身边所有的人,都“好心”提醒你,“再不注意就会引起肺炎”的时候,我真的无法淡定。
应对孩子。孩子生病,我们很着急,但是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特别是那些对孩子宠爱有加的老人家。就像我家,每次我孩子生病,我妈都比她还难受:宝贝啊,你受苦了,你要快快好起来。要知道,这些情绪都是有可能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孩子自己对生病没有概念,但是他们会看大人的反应啊。
应对医生。国内医院人满为患,往往“排队两小时,看病两分钟”,而且医生的态度很有可能十分冷淡。孩子生病了,在你心里当然是大事,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也要明白,医生一天看几十号病人,大医院的甚至上百号,在他们眼里这或者只是司空见惯的小毛病,不要质疑他们的专业水平。庸医有,但毕竟是少数。
现在孩子三岁多了,期间也经历过几次发烧感冒咳嗽,可在有了那次经验以后,尽管还是会担心,怎么可能不担心?但是我可以一次比一次更加沉着冷静地去应对。当然,肯定还是存在未知的地方,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啊。
在中国医疗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有许多无奈,但也有许多可以做的,比如学习医疗常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等等。养育孩子是一辈子的功课,让我们跟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