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子现在初三,学习自觉勤奋,成绩优良。
我和各期学员都零零星星的分享过我家小子学习作业习惯的养成。
今天整理出来分享。
很多家长,都把玩当成了影响孩子学习的对立因素。恰恰相反,我从小子一进入学校开始,就把玩当成了孩子学习的动力。
玩,符合低龄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生理发育。
从小,小陶就特别爱玩,因势利导,我们一块制定了“如何能保证他有时间玩好”的学习计划,并形成规律。
随着我家小子的年龄增长,需求的不同,他的计划也在改变。孩子自己有智慧,每个人的身体也有智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渴望什么。
一二年级时,他决定回家先玩(在学校一天,紧绷了一天,孩子自己知道需要放松调整),吃完饭后再写作业。我要做的是到点不发脾气的提醒他——作业时间到了。我目的是养成规律。
为了玩,他会尽快写完作业。
这期间,休息日也发生过作业计划和玩的冲突。因为有小朋友找他玩,他觉得机会难得,会决定临时改变作业计划。
对此,我和小陶分别说出了自己想法。
我觉得按计划写作业更重要。
小子觉得难得有小朋友来找他玩,作业时间可以调整一下,放到和小朋友玩后写,他一定会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写作业,保证完成作业。
我接受了小子自己的想法。
因此,小子发展了灵活,不僵化应对不同情况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我不陪写,也从不辅导他作业,也不按学校的要求去帮他检查和订正作业,我只做必要的签字,以及不得不帮忙的给他听写。真正把学习责任让他自己承担。
很多家长这时担心孩子因为贪玩,而不能认真完成作业。我们不要单一的看待问题,要从一个人的整体看待。
其实,一个正常的,自然发展的孩子,是有自尊心的,因为作业马虎了,学校会有督促和反馈。没有因被家长批评指责心生抵触,而故意要不好好写作业的孩子,会自行慢慢调整让他的自尊心不受挫和玩之间的平衡。
二年级时,小子就已经有很好的积极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快三年级时,我告诉他,三年级作业会增多,安排不好,玩和睡觉的时间会受影响,问他有什么好办法?让他去思考解决问题。
过了几天,小子告诉我,他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他在学校阅览室看到书中说,大意是,人的脑袋轮流思考不同的东西,会效率高,他决定各科作业换着写。
第二,他决定把学校的各种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写作业。因为他现在觉得学校不好玩,要把整块时间留在回家玩。
三年级时,他回家后作业基本已经在学校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大部分。每天回家都能痛痛快快的玩和早睡。我也更加轻松。
这期间,我充分信任他,只要他回来告诉我,他的听写,或默写,背书等等,同学已经帮忙做了,我一定是签字:已听写,已默写或已背。
到了这个阶段,小陶的学习我完全放手。我这妈妈当得是轻松不已。他的学习,完全都是自己计划,自己安排。
关于作业,我唯一帮他的一次是一年级下半学期,音乐老师因为一两个同学课上吵闹,发脾气罚全班抄一首歌的乐谱五遍。五遍啊,小子不能接受,很生气,说自己没有吵闹,为什么一起罚。回来告诉我们,他拒绝做这个作业。
我也觉得这样的确很打击孩子对作业的积极性。当时我也还没学正面管教,没有更好的办法,不想勉强孩子又不想孩子因没完成受罚,更抵触老师,于是我就帮他抄。我只抄了三遍就觉得太烦了也不抄了。估计老师就是气头上罚的,后来不了了之。
后来,他的作业计划又调整了,三年级时,他宣布,周五晚上绝对不做作业,理由是他辛苦学习了一周,周五要好好放松。虽然我们对此有争论,但最后我接受了,我知道这意味着他一周的学习很认真。
到了六年级,他又自动调整为周五写作业了,原因是光靠周六周日写,时间有些不够。
到了青春期,发展正常,没有丧失信心的孩子,自然会把注意力放在获得同伴,老师的认可和尊重上,那么在学校,自然是通过良好的成绩获得。
小子的学习,我唯一要做的,是在他需要帮助时,提供他力所不能及的那部分帮助。
这小子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过任何辅导班。
这并不是说,辅导班没有用。而是要根据真实的需要决定。
育儿,关注你的长期目标,而不仅仅只是眼下的成绩,你就知道如何取舍了。
啰啰嗦嗦写这么多,是想让大家看见一个不被过度干涉的孩子,自然的心理成长过程是这样的。给大家借鉴。
另外,跑题的说一句很重要的,育儿要平实一些,不要过度干涉和关注孩子。个案咨询中,我接触了很多这样的案例,父母可能犯的另一个错误是,跟孩子距离过近,给了孩子过多的关注和关爱。在孩子没有提出需要帮助,表达出需要关注的意愿时,家长要多给孩子个人的时间和空间。
过度的关注和关爱,源自家长内在的恐惧。
这和高质量的陪伴时间不冲突。
相反,高质量的特殊时光能帮助我们不去过多干涉和关注孩子。
言语提出的鼓励,也不要过度频繁使用。多使用各种正面管教工具,正面管教体系其实就是一整套鼓励的模式。
德雷克斯说:
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从而不令孩子感到气馁。如果我们的行为让孩子感到对自己缺乏信心,就容易造成孩子气馁。
另一半指的是学会鼓励孩子。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就鼓励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