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存储在脑子里的记忆通过多次提取,那么相对应的回路就会越强。就没那么容易忘记,所以忘记一件事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去提取。
1
有时候时常不明白,看一本小说,比如《小姨多鹤》或者《生死疲劳》,难度大一点的,或者《百年孤独》,都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理解贯通里面表达的意义和字面下的灵魂。为什么工具书不行?工具书往往需要沉淀很多次,反反复复反反复复的理解记忆其中的意思,还需要各种思考,各个知识节点的逻辑和其中的连续性。
原谅我是个不太会学习的学生。但是我基本不大能原谅历届的老师们。虽然他们完全可以把我倒数的成绩的原因,理解为我脑子笨,不爱学。虽然他们的确这么做了,包括开除我的那个有名的老师。实际上,虽然的确有我的部分原因,不过对于知识内在逻辑的不明白,却一直是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比如,小学老师说沙俄的黑暗统治,对不起,我连沙俄是什么都不知道。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们一般都是会传道授业的,你给我背,学会考试,但是其中的各种问题,其实他们是不大会慢慢给你解答的。好多东西,我有时候怀疑是否能够解答。
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是可以直接使你在学习的过程里把知识连接起来,产生新的价值。比如,地理,地理产生历史,政治推动经济等。知识不再是单一的点。而是连接成片,所谓举一反三,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不过话说回来,学习目的是什么呢?所谓学以致用,格物致知?又是什么?一位大学老师曾经说过,还是英语老师,难得没有逃了他的课。原话大概是这样说的“学习英语,并不意味着你将来要出国或者是留学。但是能让你的生活多一些情趣,这样不是很美好么?”虽然我的确是英语白痴。不过这话我很赞同。学习并不会真的立刻产生变现的价值,否则古往今来,穷的就不会是书生。但是,至少在这个过程里,心里会产生一种满足,一种豁然开朗,当看到夜中星星,心里明朗的了解它的含义,当一朵花盛开,了解它花语(哪怕是人自己赋予的),都是生活的情趣。这样的情趣,或许不能保证人生而富裕,至少能让人在浮躁的生活里,有那么一丝冷静。停下脚步,仔细欣赏。而这些理论在生活里被论证时,心下变得欢喜。这样的认知的清澈使人澄明,哪怕你只了解一点,本来认知无绝对。
若看书思考上了瘾,想来这人一定有别人不曾有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