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建筑圈春节活动 | 我想欣赏你家乡/旅途的建筑可以吗?】活动。
延安,一个早已经被中国现代史讲烂了的地方。
到延安的那晚是个雨夜,我坐在车里隔着玻璃窗外密不透风的雨帘看远处的宝塔山。有雨的夜,将山上原本就扑朔的灯火衬托得更加恍惚和不真切。我没有再去仔细分辨,延河大桥两岸耀眼的彩灯早已将一切都染上了一片金。
我忽然就理解了什么叫做亮如白昼。
第二日,我便跟随大流去登宝塔山。
旁边的导游指给我看,哪里是延安的老城,哪里是新区,哪里是延河,哪里是恩来桥……我都安静且认真地听着。作为一个自以为有点儿小“愤青”的九零后,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或许会让我产生不耐烦。
登上宝塔山,我在摘星楼俯瞰整座延安城,没有来由地突然想到那个风起云涌的岁月里站在时代风口浪尖上掌控民族命运的人。我低头,如今的延安早已不是当年。
“宝塔山不再是巍巍的,延河水不再是滚滚的。”这座陕北的小城已经高楼林立,那座宝塔山在如今看起来,反而显得有那么一丝的落寞孤单。
导游在一旁解释:“当时的延安还很贫困,有一回,总理的车不慎陷入河中,是延安的百姓们帮总理一起把车拖了上来。总理被延安的人民所感动,更被延安的贫困所震撼。后来啊,总理让国家拨了款,延安才开始慢慢富裕了。”
我有些感慨,更有点儿怅然。
广阔的中华大地,还有太多个延安,还有太多个宝塔山。
延安的宝塔山终究是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可还有太多个暗无天日的角落,它们,又何时才能拨云见日?
我围着摘星楼走了一圈,把延安城的每条街道,每栋高楼都看了个遍,阳光暖得让人舒服得睁不开眼。
山还在,桥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