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爷爷想去超市买些东西。可是,七十多岁的爷爷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经常出现间断性眩晕,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单独出过门。
这一次,确实需要亲自去一趟超市。正在发愁,大宝说:“爷爷,要不我陪你去超市吧。”爷爷听了高兴地说:“好呀好呀!”由于疫情,大宝还没有开学。听着他们俩的对话,我的思绪回到了十多年前。
记得孩子们小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家里人聚会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那时,每次吃完饭后,爷爷都会带着孙子(女)、外甥(女)们去逛超市,并且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十元或者二十元钱的支配权(从大到小金额不同)。
到了超市门口,孩子们如同放飞的小鸟一样,欢呼雀跃的往里跑,爷爷则守在出口等着他们出来结账。都是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每个人一边看着货架上玲琅满目的食品、文具、饮料,一边在心里默默地计算着价格。经过半小时的盘算和斟酌,各自终于挑选上了自己心仪的东西出来了,愉快地各回各家,期待着下一次相聚。
时隔十多年,爷爷在逐渐变老,小孩子们都长大了,有的上大学,有的上班。再也不需要爷爷的陪伴了,也不需要爷爷给的十元,二十元零花钱了。
岁月更迭,如今长大的孩子们可以陪爷爷去逛超市、洗澡或者散步,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他们为爷爷尽孝心的一点表现吧。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结婚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朝夕相处。虽然,长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是,我和公公婆婆从未有吵架拌嘴之类事情发生过。
都说,婆媳关系最难相处。我说,只要彼此真心相待,就不会有嫌隙和隔阂。这么多年来,不管我和婆婆去逛街还是旅游,常常被误认为是母女俩。每当这时候,婆婆总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作为儿媳,在心中也一直把婆婆当亲妈来对待。记得那年,婆婆做完腰椎手术,医生嘱咐需静躺一个月。我就在病床前侍奉左右,一月有余,从不抱怨。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我总认为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或许,我的所作所为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们,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不顶撞长辈。家里的气氛也非常和睦,公公也常说:“家和万事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顺父母的事例和人物,至古就有,源远流长。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我们更应有尽孝之念。
又想起了那首歌中唱的:“常回家看看 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平平安安。”
趁父母健在,多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需要惊天动地。也许只是洗洗碗、捶捶背、打扫打扫卫生、聊聊家常等,父母就已经很满足了。别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