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道,“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曾几何时,旅行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消遣方式,逐渐深入人心。
习惯了朝九晚五和N点一线,规规矩矩,似乎每天都在重复着单调的生活的我们,渴望着某一天的生活轨迹能有些许的不同。以此为自己带来别样的兴奋与刺激。
终于有一天,攒够了钱和时间,或者冲动,我们挥挥手告别单调乏味的日子,奔赴心中的远方。
2
遥望过去,“旅行”在古代可算是一门苦差。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没有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舟车劳顿、长年累月的出行自然称不上享受。
即使有如杜甫、苏轼等先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饱览大千世界,很大程度上也不过是因为身世所迫而导致的颠沛流离。
今人对旅行大加称赞,赋予其别样的意义,多数也不过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过是“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去”。
毋庸置疑,新鲜事物对于人来说确实存在不少的吸引力,会刷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给生活带来多多少少的新体验和乐趣。
然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推崇的“旅行”并没有想象中给自己或自己的生活带来那么多想象中的不一样。
有时候,适得其反,更多的是失望与疲倦,别人呈现出来的美景或收获,与自己看来,却又是别样滋味。也许心里觉得“也不过如此”,但也总会发个朋友圈、定位打个卡证明自己“在路上”,毕竟虚荣心作祟。
走马观花地游走了一趟,身心疲惫,反而愈加思念过去安安稳稳的生活,归去来兮的愉悦甚至甚于出行所得。
于是,生活又恢复了原状。
久而久之,我们又开始规划下一场“逃离”。
3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人物,叫做西西弗斯,相传西西弗斯得罪了众神,被罚将一块巨石从谷底推向山崖,由于重力的作用,巨石会滚回原地,所以,第二天醒来,西西弗斯依然要重复着之前的工作。
故事中,西西弗斯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物,日复一日承受着痛苦。
然而,这是一个寓言,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西西弗斯呢。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和生活,重复着那些爱恨情仇,回过头来,才发现世界上并没有圣杯,也没有银弹。没有一劳永逸的工作,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爱情。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当你的机体停止了变化,宣告着你物理生命的死亡,当你的思维停止了变化,宣告着你精神生命的死亡。我思故我在,我运动故我在。
在现代生活困境中,我们都是西西弗斯,有着各种各样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有形形色色的烦恼和忧虑。
而旅行,至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暂时喘息,抑或放下手上的压力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机会,即使明知自己难以真正摆脱一切。这,也许就是所谓旅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