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2月寒潮初临之际,春节便敲锣打鼓地来到我们身边。
在新年里的每一种人,都会暂时放下自己在社会里的角色,遵从着传统,带着礼物,穿着红色回家陪伴亲戚朋友,享受幸福。
但,如今的春节,越来越多人并不是很想回家过年。一方面是因为“团聚”本身一直以来的难度,另一方面是一家人坐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变得越来越难。
先说团聚为什么难。
我国幅员辽阔,然而资源分配不均。很多年轻人毕业之后首先考虑的是去北上广等大城市工作挣钱,积累资本、社会经验。因为的确什么互联网,新兴科技,外企接轨的机会都出现在一线城市,名校资源,资本资源等等,二三线相对没那么多资源,因此大家都往一线城市赶。
但每年2次的长途旅行实在折腾人,这物理上的距离让团聚本身从一开始就变得困难。要刷票、要抢票、今年又加入了验证码,好不容易买到票,到了火车站排队安检就是半个小时,终于检查完毕之后再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如此一趟,实在劳力劳心。
一次两次还好,时间一长,人都会有习惯待在舒适区的本性,不想长途跋涉地跑。长年累月,年轻人决定干脆努力点在外面扎根得了,于是很多家庭就只剩视频团聚了。
不过,因为我国高铁的发展,很多线路都开始通畅,现在再远的新疆,西藏都能去得到;更有直达香港,南方的列车,四通八达的交通令老百姓们也越来越愿意花钱乘坐列车,对回家抱着期待。
但,人们春节更大的反感在于越来越不能“愉快地聊天”了。
虽说春节本身的意义是共享快乐,感受幸福。但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我们在春节觥筹交错间的话题,也慢慢地偏向于房子、薪水、男女关系等严肃的生存问题相关。
赚多少钱,什么时候结婚?
什么时候买房?
你一个人在外,我们老人怎么办你就不考虑了吗?
长辈们脱口而出的问题,让本来就羽翼未丰的年轻人无从回答。很多年轻一代一回家,就顶着各种巨大的压力,比如亲戚朋友的追问,同学间的攀比,七大姑八大姨的连环追问。自己的自尊心在各路挤压之中变得非常锋利,稍不注意就刺伤自己,也破坏与家人的关系。
让年轻朋友真正感到郁闷的是,这些生活的压力是他们几乎在大城市奋斗每天都能切身感受得到的,结果回到家之后又被询问,放松一下都不能,于是鸭梨山大。
再来的是一些平时就缺少沟通,分隔两地的家庭,平时父母就觉得孩子不懂事,本来就没有建立好家庭关系,结果回来一聊,果然不出所料,没女朋友,工资不高,果然没出息。
年轻人需要时间奋斗,需要机遇,需要成长,但是很多父辈总是不喜欢过程,对成长没有耐心。整个环境的浮躁让很多年轻人在20多岁的完美年纪根本没有发声的机会,让人非常无奈。这些还只是年轻人普遍会经受的打击,更不要说那些一直以来都是特立独行的人,面临的是怎样的环境。
更甚的是,这些情况有着不断恶化的迹象。我国经济增速下降,经济结构转型也没那么快,而且人才知识+技能并没办法完全跟上,致整体经济慢慢进入慢速时代。
而这个环境对很多并没有实际技能、经验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恶劣的。失业,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会让很多年轻人沉寂很长一段时间,造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失意。
因此,面对过年这个“必须开心”的节日,这些年轻人便慢慢有了抵触,只因为不想在亲戚的期待中,分享自己的坏消息。
春节,作为一个主旋律国家的最主旋律的部分,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必须完美,必须和和气气的节日。
然而,如今的时代,当问题的出现速度远远大于解决速度的时候,春节的旋律变得越来越没那么动听了。因为它满足不了越来越多人的需求,它掌握不了家庭成员们完全不同的人生方向,它跟不上如此迅速、复杂的变化。
越是复杂的时代越要拥抱多元化的思想,因为它往往藏着我们很多传统的思维里并未察觉的有益思想。
春节本来就该开心,但不一定要为了开心而开心。不开心的,全家人安慰互助,然后再真心诚意地开开心才是正道。
或许春节,也需多点其他的旋律,放下国家文化、传统的架子,更多地察觉周围的变化,更多地走进人们心里吧。
wechat:皮卡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