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云:“牡丹初无名,依芍药得名,姑其初曰木芍药。”这个“木”字,道破了丹、芍的根本差异。
牡丹的茎为木质,芍药的茎为草质。牡丹的花都是独朵顶生,而芍药花则是一朵或数朵顶生或腋生,花型也较牡丹略小。牡丹叶片上表面绿色中略带黄,无毛,下表面有白粉;芍药叶片上下浓绿色且叶较密。
花期的区别:牡丹比芍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故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立夏三朝看芍药”之说。
——题记
一,国花牡丹园记
一早醒来睡不着,查了攻略国花园早上七点开园,马上喊朋友们起床,唯有晨光暮色不等人,春色撩人心弦。
年轻的的士司机告诉我们,小时候跟着家人看过,但不是很喜欢,其实洛阳本地人都不喜欢看,来的都是外地人。
跟团游的时候,导游会讲许多知识,哪些需要注意事项,哪些需要分辩。自游行的时候,如果又没做足攻略的话,那么玩过是一问三不知的。
这次的国花园之行,欣赏完发图片给好友,经她提醒才发现拍了许多芍药。再查度娘,原来才知牡丹又叫“木芍药”,芍药又名“没骨花”。
白居易在《牡丹芳》中赞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讲的是洛阳牡丹花好,使游人若狂,而牡丹花期短暂,也使人若狂,莫失良机,争相观赏,甚至夜间掌灯观看。这是洛阳牡丹的繁荣与发展。
偶遇路边摆摊的大爷,问他的牡丹花多少钱一盘,怎么栽种?其实也不与其它花相差多大,只是花期只有十来天,开时雍容华贵,过后也就独留寂寞花枝,留待来年芳华时。
牡丹品种繁多,时间不一样看到的也不同,不过许多都是很用心栽培的牡丹品种。看牡丹的话一般都是红的偏多,可是牡丹就是一个颜色越重越珍贵的花,例如黑牡丹,绿牡丹都是特别稀有。
在花园里我们欣赏到了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牡丹,独独绿色的牡丹花不美,且花朝下开,有点像自卑胆怯的少女,皱成一团的花容,羞与争锋,连抬头的勇气也没有,不知道她珍贵在何处?但又不失人生花色。今天唯独少了黑牡丹。
李白在《清平调》三章中写道:“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以,可怜飞燕倚新妆。”赞美了杨贵妃的美貌无人能比,听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眉开眼笑。
想不通为何世人都赞美牡丹,见图片并无多少亮点,除了花大如盘,颜色红的喜庆白的素雅,看不出多大魅力。
感觉路边的野花虽小,然感其芬芳馥郁,倒不失个性可爱。
见过南方一树一树的繁花,见过春日桃李杏的芬芳,面对短暂又容易枯萎的牡丹,实难有感动之说。
一早玩过国花园,只觉了无趣味,倒是园中各色大叔大妈更显滋彩粉程。
遇到一对盲眼的老夫妇,在园中,女的拉二胡,男的露着慈祥的笑容,因为身边没带现金,答应他们出园的时候一定找朋友帮一点。临别他们感激而慈善的眼神让我内心久久难平。
园中许多拿着沉重相机的大爷,跟在一群群神采奕奕的大妈后面,左拍右拍,丝巾飘扬,地上花瓣也被挤落许多,可怜的国色牡丹,在大妈们的俏皮面前也只能含羞低调几分了。
因为厌倦了这样的滨纷繁华,我们早早出园午餐,本想累了回酒店休息,等傍晚再寻梦古都。但朋友们一致不赞成浪费时间,于是改道午后龙门石窟之行。
中午我们误打误撞,在的士师傅推荐的老城区“真不同”店里,吃了洛阳有名的“流水席”,菜色非常美,都是汤汤水水,但吃起来味道一般,不合我们南方人对美食的理解。
朋友们试过只道,看来帝王之家也是不过如此!
二,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开凿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公元493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
导游介绍: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
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一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气车行驶在龙门大道,的士司机绘声绘色的又向我们简介龙门的精彩。
洛阳有四大河,分别是伊河、长河、涧河、洛河。龙门石窟临伊河而建。
其实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我都会先做攻略,一是为了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但每次玩过之后,见过实地再查资料,反而印像更清哳了。
相对于洛阳牡丹,她千年古都的历史,应该是更吸引人眼球的,而龙门石窟又是千年古都精华的魅力所在。
一千多年的龙门石窟,整体其实是一座石灰岩。
百度云:【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的营造,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这里提到魏碑,最近在学书法,所以特意去看了,店员说精装本才有详细介绍,要价380元,看字体,年代不同,各人物书法实在精美,难怪有总理提出全国人民都要练习魏牌书法。但书本实属笨重,拿回家太累,准备上网搜索。
洛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画册龙门自古为险要关隘,交通要冲,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气候宜人,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此处素为文人墨客观游胜地;又因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择此而建石窟。
这里青山绿水、万象生辉,伊河两岸东西山崖壁上的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站在石窟边上,听着导游讲解,只觉这些山体雕刻的佛像实在精着,难怪那么多外国人不惜代价要偷抢掠夺,抢夺石像菩萨的头颅带回自己国家。
听说至今许多国外博物馆都藏有部分不完整石像,像顶顶大名的法国国家博物馆,把我们的佛像当镇馆之宝供着。可想而知这些文物被破坏的程度。
龙门石窟的对岸山上,古代生有一种叫“香格”的香木,所以得名香山,香山寺后面有蒋宋行宫,曾经蒋介石在50大寿的时候,夫妇俩过来住过47天,其实全国各地许多地方都有他们的行宫,上次去过离台湾不远的南麂岛也是。
站在山上只觉雕刻艺术的千年传承的震撼与精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可贵。但并不觉得整体的风景有多好,下山累了坐游船回程,行致江中央,才发觉整座山之雄浑壮美。
整座山山顶平行,两边缓缓延向地平线,远观像只长长的舰艇,佛像雕刻坐南朝北,面对涛涛江水,对岸香山清秀,寺庙清幽,两座大桥横跨江面,阳光照耀的江水波光粼粼,整体秀丽壮观,江山何等风光旖旎。
自古有“掇山必须理水,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颜面,故水得山而媚”之说。
我们在渡轮上,遇到一位阿姨,背着笨重的大相机,对着我们的超级大美女直按快门,虽然她肤白健谈,看不出年龄,但应该也有妈妈们的年纪,可能羡慕我们的“青春”,忍不住举起像机。
正好我坐在她边上,见她的取景感觉非常好,忍不住赞美,一问才知道她已经77岁了,见她款款而谈,外表根本看不出来。
原来阿姨是福建人,退休前从事技术工作,退休后迷上摄影,现在已经有十几年摄龄,阿姨说:她刚开始玩的时候,那时像机还没现在普遍,现在富足的生活让这些高端智能到了泛滥的时代。
阿姨帮我们拍了许多美图,只到下船才互道珍重依依惜别。每到一地总能遇到许多人和事,这也是旅行的一大亮色。
夜晚,我们领略了洛阳老街的风情,和千遍一律全国各地的小吃街相似,繁杂而骚乱,没吃到特别喜欢的,尝了闻名已久的“不翻汤”,也只是觉得普通,不过见识了洛阳火烧画的精彩,总算不错。
闲游国花园、龙门石窟和享有盛名的“洛阳唐三彩”,确如传说中一样,百闻不如一见,色彩斑斓、绚丽多彩,不过最美的还属传奇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