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1月22号到2018年5月1号,我的【每天三件事:学习、运动、写作】第五个百天计划完成。
2018年1月22号那天,我从南京去南昌,那时我还在康裕公司,持续为通信行业提供专业咨询和培训超过十年。
2018年5月1号,我从南京到上海,这时我在新的公司马上满月,正在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期望能在美业重新开始。
一、那一点光亮
生活和工作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堕入无边的黑暗,有的人被黑暗吞噬,有的人砥砺前行。区别就在于,在被无边的黑暗包围时,内心里是否拥有一点光亮。
一直笼罩着我的黑暗可以用那三个经典的哲学问题概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我是谁?”,这是回答一个人存在感的问题,我为什么而存在? 我期待通过我的培训让学员有所改变,然而学员所处国企的环境,让他们觉得有心无力;我期待通过不断打磨自己的课程让自己有所提升,然而繁杂的客户需求总是分散掉精力;我期待通过自己的严格自律让公司看到我的价值,然而利益导向的考核让管理层无视我的努力;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实力提升从而实现价值的提升,然而却眼睁睁看着自己收入在确定性的减少……,于是,黑暗袭来。
“我从哪里来?”,这是回答一个人的初心问题,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当年踏入培训业的初心就是享受站在台上传递知识价值的成就感。当很多培训开始程式化后,即培训时我都无法让自己觉得很有价值,我开始觉得越来越远离当年的初心,于是,黑暗袭来。
“我到哪里去?”这是回答一个人的终极目标问题,到底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一直四处宣称自己的梦想是“80岁时依旧可以蹬着高跟鞋穿着套装站在台上用英语讲课,顺便还能单手炫个俯卧撑”。然而,无论是公司的平台还是客户的发展,好似都无法支撑起自己的梦想,于是,黑暗袭来。
在这样的黑暗笼罩下,过去的半年多,我的头顶竟然长出了20多根的白头发,好在,我没有被黑暗吞噬,而是走出了这样的无边黑暗,源于自己制造的“那一点光亮”——【每天三件事:学习、运动、写作】
每天在朋友圈固定打卡“学习、运动、写作”这三件事,让我刷足了“存在感”,也让时刻提醒自己从事培训业的“初心”,最关键的是让我始终坚信这些可以让我终将实现“梦想”。
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让自己的生命多点光亮,让自己走出那片黑暗多点可能。
二、那一道光芒
只有万千细微光亮才能汇聚成万丈光芒,即使风雨交加,依旧能指引着方向。这个“不停奔跑才有可能留在原地”的时代,光芒的存在让我们更加笃定前行的方向,只是,从光亮到光芒需要耐心、耐力或者耐性。
在新公司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目前的工作进度来看,已然打开了局面,因为上至老板会为高管的去留这类棘手问题来和我沟通,中至部门主管就执行层来和我敲定细节,下至一线员工会和我吐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只想说这都得归功于【每天三件事:学习、运动、写作】,500天的持续执行,让我已经进化为了另一种物种,这个说法来自于我心目中的大神“李笑来”老师。
“光亮”和“光芒”不仅仅是亮度的不同,也是性质的不同,就如人和人之间,看似是职业收入等的不同,其实是性质的不同,即物种的不同。有一个寓言故事叫“小马过河”,当小马问一头牛这河水深不深时,牛告诉他不深只到小腿上,但是当小马问一只松鼠时,松鼠给他讲这河水太深了让他的一个同伴都送了命。其实牛和松鼠的回答都正确,只不过是因为物种的不同,所以对于同样的一条河产生了不同的认知。
每天一篇视觉化学习笔记,就是知识的一点光亮,当500天的持续学习并记录笔记后,光亮开始汇聚成光芒,体现在众多的知识点可以融会贯通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没有融会贯通的知识点犹如砖头,散落在地上就是一堆垃圾,迟早都会被清理掉,这也是很多人抱怨说学过之后很快就忘记的原因。
例如为了解决公司一个部门出现的服务问题,现场的随机讲述中,我用到的知识点--吴伯凡老师的“飞轮效应”;梁宁的“确定性”思维;罗振宇的“第一性原理”;李笑来的“换位思考”;宁向东的“标杆管理”……
持续的做一件事,这件事刚开始就是一道微光,然而在时间的沉淀下,必将汇聚成闪耀的光芒。
三、那一场光荣
很多人问我,【每天三件事:学习、运动、写作】这个百天计划打算做多少个?我的回答是先做100个再说,也就是30年,做下去,必将成就生命的光荣。
很喜欢《阿刁》这首歌中的一句歌词:命运多舛,痴迷淡然,挥别了青春,数不尽的车站,甘于平凡却不甘平凡的腐烂。
生命的光荣不在于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伟业,而在于在平凡的岁月里,不甘平凡的腐烂,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给自己的生命一点光亮,用耐心等待光亮汇聚成光芒,最终成就生命的那一场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