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柏拉图
这世上有不少肤浅的人,也有许多不认为自己肤浅的人。
看问题的角度如何,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眼光高低,而看问题的深度不同,则可以了解这个人是怎样的心地。
有智者说:人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要想简单理解这三重境界,只需举个例子,比如:
你小学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啥都不懂,规规矩矩的学字和标点符号,只要能把词语、句子、段落连通了就好,这是属于常人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而到后来,你的见识广了,有了文学上的追求,也喜欢把文章写得风格奇葩、词藻华丽、妙语连珠、典故堆叠,很是得意卖弄,这是属于高手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等到你经历了一些人生变故,看透世间浮华沧桑,心中静如止水之后,你已明白文章都是写给人看的,便重新开始说人话,能够将复杂的事情和道理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话讲述给人们听,也就变得更加接地气了,这无疑是达到世外高人的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表面的浮华是事物给人蒙上的第一面纱,朦胧是美的一种,模糊是若隐若现的错觉,蒙人的则是可怕的陷阱,若无法果敢地揭开这层纱,那人初出茅庐便会吃败仗;揭开面纱后所看到的,往往给人一种惊异,这或喜或忧,看破了表面,知道的稍微多了,反倒也像有一石头压在心上,成了负担,甚至成为阻碍人追求理想目标跑得更快的束缚和重袱。看到“真相”,显得失望,很多人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却退缩不前了。
追求真善美之类的,是颇需耐性和智慧的,比如一个人心血来潮,对掘宝石产生了兴趣,开始来到一片空地上,看到地面铺着绿油油的草皮,很是讨人喜欢,可能觉得挖掉会很可惜,不舍得,也不值得,为了自己的宝石伤了这片桃源太过自私,而就这么骗骗自己:
“算了,这里的草长得真好看呀……”便拍拍屁股走人了,慢慢的也便打消了自己原本的念头。
再来一个人,看起来拼劲十足,放眼地上的草皮,只是瞥了一眼,简单地认为这就是碍事的,便几下功夫将之根除了,还要的话再种回去便好,烈日当空,开始了自己计划好的行动,力扛大锄挥汗如雨……不多会儿,他手上的锄头敲响了清脆的磕碰声,兴致勃勃的蹲下瞧瞧,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圆滚滚的石头,颜色还不单调,有灰,有褐,有黑白相间的,接着是怒气冲冲的抱怨:“难道我的辛苦就换来这堆东西吗?”说着就丢下锄头,踩着一滩的泥泞走了。
这会儿又来了一个人,太阳也慈祥的笑了。他看着眼前绿油油的草皮和乱七八糟的石堆,不禁笑了起来,然后又拿起一边的锄头,有节奏的开始挖掘着,敲击着石头响起阵阵不同一般的旋律……
而宝石这种东西最后能否挖掘到,应该对不懈追求的人没什么吸引力的,看透的是这般深层,岂会为区区的得失结果而喜怒哀乐呢?认真挖石头的人,享受着石头奏乐带来的快乐,会给自己有限的生命岁月,添上一粒粒分量如石头的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