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有许多弯路要走,还会失望于许许多多的满足,一切都要等到日后才能显示它的意义
——赫尔曼·黑塞《温泉疗养客》
壹
这是我2018年的第一场电影,是至今为止我在影院哭的最为彻底的一场。
从我看到预告开始我就打算为它写一篇影评。文章是很久之前就完成的,刚刚申请了账号,打算为自己新的开始留下一个具有点仪式性的东西。毫无疑问,这部电影不算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我是指技术上的,但毫不影响它成为至今为止我的挚爱。
所谓的期望是你怕你让自己大失所望,我期望我会哭,这是我一开始的期望。
直到我安静的坐在座位上看电影慢慢开场,看最普通的片头,和最简单的翻译——“forever young”。
那一刻,我的确想到了另一部影片——《芳华》。我承认他想传递的东西我都有接收到,从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它是成功的,它还算有让我可以铭记在心的点,比如战争,再比如群众场面,以及最后的定格,但我确实没有为它留下一滴眼泪。那场电影我是陪我的母亲去看的,告别会那场戏我妈流泪了,她后来告诉我,她那时候的生活和影片里演的很像,是那样的澡堂,是那样的一大堆人在一起,是一样的文工团和一样的涕泗横流的告别会。
那的确是属于她的年代。
要不说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观众都有不同的G点。
很不幸《无问西东》几乎从同头到尾都直击我心。
我很难讲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触。我的确很喜欢充满了理想信仰和家国情怀的题材,因为我渴望那种样子,说不上功名利禄和永垂不朽,而是一生都在做值得的事情,都在做自己希望成为的有意义的,有担当的人。
我看过很多这样的电影,国内的国外的战争的信仰的,《二十二》《冈仁波齐》《钢锯岭》《敦刻尔克》,但只有《无问西东》是直戳中心告诉我要坚持最心底的自己。
贰
这本是一篇剖析自我的影评,无意提及技术的部分,或者说这样的主题在先,我不才论述。
但我看到很多人说剪辑为了使得四条线穿插而硬剪,导致时间混乱叙事模糊,我倒觉得不至于此。很多地方的处理,节奏的连接都是靠单个人物所经历的人生的起落或者是内心的起伏并接的,很多部分我甚至猜的到它的下一个镜头会接哪个人物的故事。
所以当“between worlds”响起,我全线崩溃。
先倒叙介绍清人物再靠故事本身的逻辑串联。
我们看了太多的西方单线叙事的影片,太多商业和视觉特效娱乐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反而看不清电影本身的模样了。
我们很少纵深的思考问题,我们浅尝辄止,我们无法疏离清自己的一生,甚至无法纵向的看清一场电影所讲述的故事。
是梅贻琦和泰戈尔给了吴岭澜重新审视自己的力量,他便讲这一切与他的学生。
是“时势”的功劳,给了沈光耀看起来最光荣最值得赞扬的身前身后。我忽然想起了明楼,想起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写:“再聪明的头脑也不过是填在那沟壑里的最普通的一块肉”,沈光耀也是那累累白骨图有碑铭的之一,他们都为了保全更多人的性命,都为了自己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没有好好享受过人生的青春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曾经用这一切照亮了陈鹏的人生,而在陈鹏那里他不过是个连正经的名字都没有一个的人。而陈鹏是我最想活成的样子,他活出了人该有的敢爱敢恨,愿意用最珍贵的心换最珍贵的人,舍得扑汤蹈火,也舍得放下,他让一个被世俗左右的人回到年轻时本来的样子。
叁
我算是个理想主义者吧,或者说我至少是个理想至上的人。
真实这件事情挺难的,关于自己的一切其实都挺难的,你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很难不与世界融合,很难不受外界干扰,所以对自己真实确实很难。
我认识一个活的很真实的人,其实根本谈不上认识。但他几乎尽力不给世俗低头,他总是本能倔强的坚持自己的底线,他可以在别人恶语相加的时候依然做那些他认为对的事情。
他肆意逍遥又优雅纯真,他在四十多的年纪里还张口闭口谈意义和理想,可我从未觉得他说的虚空。
因为至少在我所能看见,所能理解到的地方,他所说的,所坚持的
真的做到了。
肆
那应该算是影响了我的人,至少在对自己的真实和对理想的把握上影响了我,而影响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真实和理想本身的确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这些力量在他身上显得光芒四丈,而我也希望自己成为这世界上那种闪闪发光又温润平和的人。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等到你九十岁的时候,你想要三十岁的身体还是三十岁的头脑”。
或许真的很少会有人选头脑,我们的确都希望自己在那个年纪里可以不需要轮椅依然云游四方。
但我想九十岁的头脑可能并不想再去看外面的世界了。
伍
“—为什么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变,人就不能变?
—为什么?其他事情都可以变而这件事就不能变。”
因为人心,因为赤子之心是世间最珍贵。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会,而且我希望世界和平,而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