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从小到大,自己的写作都不好,虽然偶尔能模仿两篇散文的手法写出两篇差不多的文章,还能被老师当众作为范文全班朗诵,将近二十年的求学中似乎只有初中的一次和高中的一次吧!
我是个对写作极不自信的那种人,看着别人出口成章,词藻丰富华丽,写得一手锦绣文章。而自己每每动笔想要写写东西的时候,总感觉词汇枯绝,最终沦为流水账,词不达意。如今更是,看过越来越多的书与文章后,才发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有些作家认为不上台面的网络写手,情节有时虽然俗套,但有些文章的遣词造句却也是极下功夫的,尤其是一些古代小说,其中的一些场景、诗词、生活的描述,不仅需要文学素养,还需要深厚的史学知识。在清楚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便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之一——做个文豪,算是破碎成渣掉了一地了!
以前,看书主要是为了写作文积累素材,喜欢的总是那些辞藻华丽的排比句,随着年纪的增长,口味变得清淡些了,不再一味追求华丽,而是发现用最简单朴实的词汇竟然也能写出直击人心的文字,这一点尤其是在看过杨绛先生的文章后更是深入我心。正如真正的高手过招,无招胜有招,词语的运用不过度追求华丽,而是精准适合。不记得听哪位先生的讲座时,听他谈到这一点,他说年轻时候还是要多写些华丽,富有气概的文字,不要直接过渡到朴实无华,就像书读开始要越来越多,直到达到一定的水平的时候,才能真正地化繁为简,使在刀刃上。
今日无聊,在看一本收的学生上课看的课外书,《喜你为疾,药石无医》,一个我没听说过的作家宁待写的(汗颜,本人知识浅薄)。我自然不会买这样书名的书,总感觉矫情些,但是却很符合中学生青春期的审美,毕竟对爱情心存美好的幻想,还梦想有一天自己的恋爱也是如此的不同与美妙。说实话,即便自己直到如今也常常幻想,只是越来越不相信这件美好的事情会发生在平凡的自己身上。
书上主要讲述的是民国时期文人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或悲或喜。书中摘录的名人情书确实很让“鸡汤”、唯美,不禁感叹那时的文人是如此的浪漫多情,热情奔放,将“爱你”在文字上表达的如此炙热。而其中让我倍感小清新的是林徽因的这段话,便是让我觉得没有卖弄词汇,场景描述让我身临其境,不禁羡慕此女子之温柔与才情,更羡慕其爱情之美满与幸福。“我们夜宿廊下,仰首静观檐底黑影,看凉月出没云底,星斗时隐时现,人工自然,悠然溶合入梦,滋味深长。”